彭建国 田 阳
塔卧地处武陵山腹地,永顺县东北部,曾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距县城42公里,国土面积 142.3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2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镇区人口1.5万人,具有丰富红色旅游资源、村(社区)密集人口较多等特点。 网格调解、普法入户、精准服务……近年来,永顺县塔卧司法所积极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让化解更多元、治理更有效、服务更全面,打造具有塔卧特色的“红色司法体系”,促进民族地区团结和谐稳定。
党建引领,吹响基层治理“集结号”
塔卧司法所坚持以“党建带群建”,积极探索“网格+调解”机制,推行一员多用模式,将14个村(社区)划分为249个微网格,建立完善“镇—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纵向调解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活社区、村组社会治理的细胞。目前,全镇共有15个调委会,15个网格长,83名人民调解员,实现了党的组织覆盖、党的工作覆盖、农村治理能力“三提升”,打造了农村治理共同体。塔卧镇常态化开展“有事找网格”宣传,形成群众有问题随时“点单”、网格员及时“接单”的工作机制,实现连续5年节假日期间无群体性纠纷和械斗事件。
三治融合,奏响社会治理“交响乐”
塔卧镇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四议两公开”落到实处,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拓展基层自治路径,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大力培育和发展“平安巡防队”“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共同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全镇共组建58支镇村两级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2000余名,着力解决关爱儿童、就业帮扶等,提高基层自治效能。
“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按要求做了详细记录,村民有疑问可以直接翻看记录,公开化透明化办事,村民也才放心。”仓坪村村干说。
司法所积极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推行“法律顾问包村、法律明白人联户”模式,建强基层依法治理骨干体系,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249人。大力培养乡村“法治接班人”,积极对接辖区中小学,利用“开学第一课”、青少年法治宣传月等契机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022年,累计开展11次法治教育活动,受教育人数达38000人次。整合红色资源,打造基层红色文化阵地。以各类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最美农家”“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好少年”等先进模范评选,推动形成了人人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多元解纷,共谱民族团结“和谐曲”
2022年11月,一面书有“维护正义两袖清风 执法为民一身正气”的锦旗送到了永顺县塔卧镇人民政府。“真没想到十几年的矛盾就这样快速地解决了。”当事人杨某对塔卧镇政府与司法所表示深深的谢意和高度的赞扬。
据了解,杨某因房屋前一块土地权属问题与邻居周某、何某夫妻产生纠纷,双方争吵数年,互不退让。司法所组织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最终达成和解、签订协议,不到一周就化解了十几年的矛盾。
在塔卧,诸如此类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辖区信访总量持续下降。2022年塔卧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突发事件7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98%,平均结案时间为3天。
坚持矛盾不上交,多元共治解纠纷。塔卧以司法所为支点,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和基层法庭、派出所、法律服务所“三所联动”,推进“一站式”解纷平台建设,做优做强镇、村级矛调中心,切实增强基层联动工作合力,让群众从“最多跑一次”变成“一次都不跑”。立足于预防层面,深入推行矛盾纠纷化解“三二一”工作模式和诉源治理“321”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2022年共开展基层治理联合行动8次,联合宣讲6次,解答法律咨询超过300人次,织密了服务治理的法治网络。
邻里口角、夫妻矛盾、损害赔偿……在这些没有硝烟,却经常“火药味”十足的冲突背后,塔卧镇整合政法各部门的调解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凝聚多元化调解合力,全方位“把脉”,精准“治病”,实质性解纷,成为社区稳定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