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5月15日

“历史自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要求

蔡 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培养历史担当,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要深入理解历史自信这一重要论述中所蕴含着的丰富世界观与方法论,始终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历史、把握大势、培养情怀、坚定信心、指导实践。

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强化历史意识,厚植高尚豁达的历史情怀。“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了解历史,就要不断强化自我对历史的认知意识。历史意识是一种在时间序列上对以往、现实与未来事物事件的整体性认知方法和价值性评价倾向。历史意识来源于对历史事实本身的尊重,对历史价值作用的评判,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憧憬与期盼。通过对历史意识的不断深入和强化,可以进一步培养我们豁达的历史情怀。如在学习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五百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多年发展史和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过程中,我们通过知根源、悟初心、明方向、践使命,探析其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更深邃的历史智慧,通过历史意识的不断强化,在内心厚植高尚的历史情怀,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坚定历史自信,必须扩展历史思维,开拓清晰辽阔的历史视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中华民族是富于历史经历、历史思维、历史视野和历史感悟的民族。历史思维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开拓历史发展视野,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充分运用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来指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历史的思维贯穿于思维的历史,在反思的高度上即为我们所说的哲学思维。可以说,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对历史的思维是从未中断过,其历史思维的辽阔度也就决定了历史视野的幅度。只有清晰明确地了解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事业的来龙去脉,真正确切地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好地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及特点,才能真正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历史不仅仅是感受和思维中的历史,更是真实的实践的历史,即一代代历史的主体以劳动实践的方式所创造的历史。

坚定历史自信,必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客观正确的历史规律。我们党善于在历史教训中进行历史经验的总结,并以此来揭示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在充分掌握历史主动中一步步走向成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史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十年,新中国史体现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十年,改革开放史体现了奋斗图强的十年,社会主义发展史体现了走向振兴的十年,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华民族发展史体现了民族腾飞的十年,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深化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然而,历史也充分地证明,我们党所经历的每一次重大考验,都使得自身变得更为成熟,党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每一次总结,都更加空前地促进了党内政治思想的和合统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

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坚定历史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的历史理念。所谓历史自觉,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历史运行规律的深刻领悟并主动营造历史发展前景的理念、能力与水平。马克思主义明确提出,人类只有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在揭示客观必然性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解放和自由。而且,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明确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主体。因此,就在这一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党明确提出并始终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另外,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百年历程中,有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始终坚持把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理念作为高度的历史自觉,形成了我们党群众路线的基本立场和根本方法。可以说,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科学理论,党的理念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科学理念,以高度的历史主动性理念牢牢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并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强国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增强历史定力,保持高度绝对的历史清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如同一面明镜,既能鉴古知今,又能启迪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坚定历史自信时,须以一份顽强的历史定力来保持一份高度的历史清醒。反之,要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历史,就需要通过坚定历史自信,增强自身的历史定力。另外,要保持绝对的历史清醒,更需要我们时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这就是一种政治底线思维。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这就是一种历史底线思维。可以说,底线思维就是一种积极的历史思维方式,是唯物辩证法可能性与现实性以及“度”,这个“度”就是指事物的质和量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思维中的具体的体现运用。底线是事物质变的量的限度,超过范围就可能发生质变。因此,树立底线思维,就是一种要从最坏处考虑,向最好处奋斗的思维方式,在守住底线的同时,发愤图强力争最好可能性的实现。

坚定历史自信,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树立率先垂范的历史担当。历史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成就的自信,而且更加体现为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历史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时代变迁和历史演进中抢占历史先机、抓住历史机遇,通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推动国家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我们之所以要认清自己的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当今中国和世界,从而增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能力,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担当的党,中华民族是敢于担当的民族。当然,这也进一步提示我们,只有坚持一切从中国的过去的历史和现实的历史出发,立足中国自己的国情办好自己的事情,立足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开创自己的未来,在此基础上,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的探索发展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现在国家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抢抓历史机遇,勇于承担历史使命。面对历史机遇,我们要率先垂范,胸怀天下,勇扛千钧之重;面对历史机遇,我们更要勇担当、敢作为,用历史担当精神积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 2023-05-15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0439.html 1 “历史自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要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