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河 刘 志
钒(V)是一种银白色高熔点过渡金属,熔点1890℃,沸点为3380℃,密度为6.110g/cm3,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地壳中的丰度约为0.02%,它不能形成单独的钒矿床,通常以含钒矿物或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钒主要与铁、钛、铀、钼、铜、铅、锌、铝等金属矿以及碳质矿、磷矿共生,在开采与加工这些矿石时,钒作为共生产品或副产品予以回收。储量较大的含钒矿物有钒钛磁铁矿、含钒磷酸盐页岩矿、铀钾钒矿、硫钒矿与铝土矿等;碳质的石煤、原油、沥青矿物中也含钒,其中石煤是我国独特的含钒矿产资源。
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钒资源国,也是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国际钒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提取钒的矿产资源有两大类:一是钒钛磁铁矿,二是含钒的碳质页岩(石煤、煤矸石)。我国钒钛磁铁矿广泛分布于四川、湖南、安徽、广西、湖北、甘肃等省(区);含钒石煤分布湘、鄂、赣等地区,其中湖南湘西就有“锰都钒海”的美称。
湘西州钒矿属于石煤钒,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下部碳硅泥质黑色岩系(石煤)中,该赋矿岩系稳定,总厚度10-32米。钒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一般2-3层,单层均厚1.5-10米,平均品位0.8%左右。矿层一般为缓倾斜状,大多在地表有出露。全州钒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州内已发现钒矿矿床(点)39处,分布在除龙山外的7个县市,其中以古丈、永顺、吉首、保靖、凤凰蕴藏较丰富。全州已查明资源储量的钒矿区12个,其中大型矿区1个(古丈岩头寨)、中型矿区7个(永顺县朗溪、吉首古者、古丈白岩、龙鼻嘴、保靖夯沙、凤凰塘坨、花垣民乐矿区)、小型矿区4个(古丈曹家坪、凤凰东方红、永顺郑家湾、吉首红坪矿区),累计提交钒矿(五氧化二钒)资源量688.62万吨,总资源量规模居全省第一。钒矿石选矿性能较好,目前一般采用酸浸提钒的选矿技术,回收率在75%以上。
湘西州钒矿资源开发利用具有较长历史,曾一度繁荣,后因环境污染等原因州政府加以严格管控。2009年州人民政府制定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钒矿开发利用暂行管理办法》,就钒矿开发利用原则、生产企业布局、工艺与设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申报审批程序、监督管理等做了具体规范。与此同时,矿山企业围绕钒矿选矿关键技术、资源利用等,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诸多合作攻关,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有效利用资源奠定了技术基础。
湘西州经过两次历时四年(2005-2008)的“禁钒”行动后,州域内粗钒加工已完全停止,但钒产品精深加工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拥有从粗钒到精钒、粉钒到片钒、50钒铁、80钒铁、钒氮合金、高纯钒的钒产业链条企业,但精深加工企业少、产能低,且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群,其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发展态势较慢,钒铝合金、钒电解液、钒电池、偏钒酸铵、纳米级五氧化二钒等产品还未有规模投产企业。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湘西州钒矿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统筹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推动钒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钒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钒产品科技含量,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钒矿产业新格局。
随着我国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制定和实施,为新能源新材料及储能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根据湖南省政府关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关于湘西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总体方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等12部门《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清洁、低碳、可循环、安全高效的新能源将成发展主流。钒矿产业将成为我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有效承接国家产业转移发展、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机遇。我州发展钒产业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节约并重,在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钒矿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改变“谈钒色变”的局面,对钒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绿色发展”为己任,在设备选型上以“环保达标”为红线。
坚持淘汰落后、集中整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的转变,资源利用率有较明显的提高,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资源储量基本适应,严格控制矿山产能,矿山开采资源能够满足本地选冶企业及精深加工企业需求。
坚持优化布局、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环保为前提,因地制宜布局钒矿开采、选冶、精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钒矿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新型钒矿产业升级,实现湘西州钒矿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命至上、安全发展。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管理实效。
坚持科学发展、强产业链。依据湘西州现有钒矿产业链对钒矿资源的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州内州外两种资源,适度开发州内资源,严格控制开采总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源头上保障州内钒矿产业链发展。
推动我州钒矿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州顺利实施“十四五”新型工业产值千亿计划,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
(作者黄河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矿保科 副科长
刘志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矿权科 四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