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滕 佳
五月的吉首,和煦的清风吹拂大地。晨雾缥缈,宛若一层薄纱笼罩着这座小山城。
在这座山城里,有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如同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吉首市的各个村寨,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发挥着光与热,将汗水与青春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就是吉首市驻村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先锋队。
沱江两岸、山水之间,油菜花、风雨桥、跳岩……吉首市双塘街道大兴村就坐落在这山水画卷中。
“说起大兴,不得不说我们的特色种植和养殖,当然最出名的还是我们这的‘双塘西瓜’。”谈起村里的情况,大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吉首市驻村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先锋队队员王昆如数家珍。
2005年,王昆顺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13年的军旅生涯,他先后担任过排长、副连长、连长。2018年,褪下军装的王昆,来到地方工作。凭借着在部队培养的不怕苦、能吃苦的劲头,2020年他主动申请参加驻村扶贫工作。2021年5月,接过脱贫攻坚“接力棒”的王昆,担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大步踏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发展产业是驻村主要任务,也是驻村最难的工作。”谈起大兴村的产业发展,王昆感慨万千。
刚进驻大兴村时,村里面临大棚基地资产长期闲置、土地资源抛荒、村民土地流转金和务工工资被拖欠等一系列棘手问题。
王昆把这些困难视为机遇。他一边同双塘街道办事处汇报情况,一边与村两委商量解决办法,召开村民代表会、小组长会,耐心听取村民们的意见。
有的村民不理解,跑到村部和工作队面前讨要说法。王昆便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为村民们打开心结,并下定决心提前收回大棚基地经营权重新招商。
那年夏天,他整个人被晒得黢黑。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昆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大兴村成功引进一家广东的水产养殖企业,大力发展牛蛙养殖,并一举建成100亩产业基地。帮助村民拿回被拖欠的土地流转金和务工工资20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3万元。
如今的大兴,有冷水鱼、牛蛙、黄牛、食用菌、西瓜等种殖、养殖产业,“五彩墙画”扮靓村庄。曾经籍籍无名的小村庄蝶变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吸引着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初夏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郁郁葱葱的茶园里,清风吹来,阵阵茶香沁人心脾。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吉首市马劲坳镇隘口村是湘西黄金茶原产地、中国苗疆茶文化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湘西黄金茶第一村。
望着生机勃勃的茶园,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黄德安眼里的笑意直达心底。
1987年参军的黄德安于2000年转业地方工作,2016年,受工作单位委派,黄德安到吉首市寨阳乡栗溪村驻村扶贫。那一刻,黄德安的扶贫生涯就此开启。
从栗溪村到结联村,再到金星村。黄德安也从驻村工作队队员一步步成长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在此期间,他为所在村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为身患重病的村民举办过捐款,邀请技术人员为村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
“我喜欢和土地、农民打交道,这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2019年,年过半百的黄德安依旧选择了驻村扶贫。
2021年,黄德安右眼长时间红肿并伴随渗血,刚开始他以为是用眼过度导致。2021年7月,拗不过家人劝说,黄德安到医院接受检查,被确诊为脑血管畸形破裂,医生建议尽快进行开颅手术。
完成工作交接后,黄德安前往医院治疗。手术后,黄德安转危为安。1个月恢复期后,他便要求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我曾是一名军人,退役不褪色,我应该更加保持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续写军人本色。”黄德安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像王昆、黄德安这样战斗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的驻村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先锋队队员还有很多。他们或在田坎边、或在鱼池旁、或在果林里,和乡亲们聊家常、话发展,一起勾勒未来的蓝图,用实际行动让曾经穿在身上的“橄榄绿”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