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成 杨红芝 麻湘君
近日,笔者从花垣县委组织部了解到,该县第6批次公开选聘的67名花垣籍大学生村主干通过岗前培训入村上岗,为苗乡振兴注入了新鲜血夜,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奋进的一颗颗“石榴籽”。
2017年,花垣县启动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村主干”队伍选拔培育工程。为确保大学生村主干“招得来、沉得下、干得好、流得动”,该县着力在“给岗位、聚合力,建机制、强活力,优出路、增动力”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全面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激活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池春水”。
6年来,该县先后公开招聘了6批共610名大学生村主干到村任职,200余人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村(社区)“两委”等,深受基层一线干群欢迎和好评。
搭建政策平台 给岗位聚合力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我县村(社区)‘两委’队伍存在老龄化、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基层一线工作压力大,我部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县委,提出了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主干’计划。”该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2017年,该县全面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主干”队伍选拔培育工程,出台《花垣县“一村一名大学生村主干”计划实施意见》,设置大学生村主干专门岗位,计划用3年时间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花垣籍大学生村主干。
当年7月,该县在全县范围内选聘100名花垣籍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人员。招聘工作严格参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进行公开招聘,从严开展报名审查、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岗前培训等工作,确保大学生村主干选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搭建成长平台 建机制强活力
“针对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大学生村主干,我们明确其村级便民服务员、乡村振兴专员、党建指导员、网格管理员、人社协理员、远教操作员的‘六员’职责,将村(社区)一线作为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最佳‘磨刀石’,让其干有方向、学有所获。”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为帮助其尽快转变角色、成长成才,该县积极搭建“政治历练、能力训练、实践锻炼”平台,量身定做“理论+业务”成长套餐,全面抓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岗前任职、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培训历炼“大课堂”,并制定了《花垣县大学生村主干管理办法(试行)》《花垣县村(社区)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建立“县统招、乡镇管培、村(社区)蹲苗”“三级联育联管”机制,建立县级领导、职能部门、乡镇、村(社区)两委“四级帮带”培育机制,确保“下得去、做得好”。
搭建服务平台 优出路增动力
“村官虽小,但这是人生理想的起点。我在十八洞村任大学生村主干这5年,既与当地的村民成为了知心朋友,又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经历,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该县首批招录的“80后”大学生村主干的梅瑶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谈起当初的选择,她无怨无悔。
2017年,梅瑶放弃了大城市优越工作,毅然返乡报名大学生村主干,扎根基层一线。去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她又顺利考取了该县定向招录大学生村主干的事业岗位。
据了解,该县先后有100余名优秀大学生村主干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工作。
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有104名政治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大学生村主干,通过参加选举等方式进入村(社区)“两委”队伍,成为了该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为拓宽大学生村主干成长渠道,该县建立任职、考录、就业、创业、考核“五级激励”机制,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村主干参加公务员、事业岗位招考。同时,该县将大学生村主干列为村级重点后备干部、发展党员推荐和自主创业优先支持对象,构建起了“人才到一线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大学生村主干培养选拔成长链。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如今,百里苗疆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处处闪现着大学生村主干“新农人”的青春靓丽奋斗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