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 衡 特约全媒体记者 袁昌俊
十八洞村无疑是红色的。
她是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为全国的减贫事业立标打样。她的脱贫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她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红色地标。
但她不仅是红色的。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她用文旅画笔,画出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画出了“红色、绿色、古色”,实现了一座深山苗寨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华丽蝶变。
从红色地标,到红火的乡村游打卡点,十八洞村书写了属于中国的乡村振兴故事。
红色文化 为文旅“铸魂”
曾经的十八洞村贫穷落后,在大山深处鲜为人知。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视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十八洞村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16字方针,踏上了脱贫攻坚之路,并于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故事,成为了最鲜活的“红色”样本。
近年来,十八洞村围绕红色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高质量打造新时代红色地标,通过布置精准扶贫展览、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开设红色党课等方式讲好脱贫故事。该村也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022年,近20万党员干部来这里参观学习,各地党政、企事业团体于此开展各项活动累计达3000余次。
绿色生态 为文旅赋能
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区,风光旖旎、景观独特,有“小张家界”之美誉。2021年,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将苗寨打造成景区,十八洞村始终坚持原生态、乡土味、民族性特点,只做微改造,不动“大手术”。
十八洞景区运营总监周刚介绍,目前该景区已开通旅游公交专线,陆续建成星级旅游厕所、电商服务站、特色产品店、3000米游步道、4个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
除了经典的高山景观和苗寨风情,这里还有一座坐落于村庄悬崖上的十八洞·地球仓悬崖酒店,将古朴苗寨原始自然风光和满满的科技感融为一体,成为“吸睛”亮点。
此外,总投资4.28亿元的十八洞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即将竣工,高名山十八洞溶洞开发项目已进入深度设计阶段。
古色凝心 为文旅添彩
十八洞村苗寨风貌保存完好,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在旅游开发中,该村将民族元素全面融入乡村旅游,挖掘苗族文化元素,开发特色文旅产品。
68岁的石顺莲是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的创始人,也曾是村里的村支书。2014年,她带头成立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苗绣技艺在村里重新发扬光大。
竹子寨的“感党恩”农家乐店主杨超文大力弘扬“竹文化”,推出系列以竹子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游客可以观摩把玩手工竹制品,品尝独具特色的“全竹宴”,近距离感受苗族群众的心灵手巧和民族文化特色。
十八洞村还通过举办赶秋节、“三月三”“四月八”等特色活动,组织村民开展唱苗歌、打苗鼓、过苗年等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也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在十八洞村,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398个劳动力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企业法人、网络主播、农家乐业主、农民讲解员等一些过去闻所未闻的职业,走进了家家户户。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十八洞村红了,更红了!火了,更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