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宜芝 通讯员 张 媚 图\ 彭 博
夏日清晨,吉首市矮寨奇观旅游区,雾锁群山。
与地面高度差达330米的矮寨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宛若“腾云驾雾”。
登上矮寨坡头,游人们迫不及待地打开相机,与大桥合影。这边风景独好。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矮寨大桥视察时指出:“这里风景很秀美,发展旅游很不错!”10年来,牢记嘱托,我州深入挖掘大桥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让“流量”变“留量”,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一
用矮寨奇观旅游区党建研学执行负责人、州苗族鼓舞州级传承人彭英生的话来讲,矮寨大桥自建成后就自带“流量”。
2012年,开创世界建桥史上多项先河的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国内外游客不远万里来此,只为一睹“云中天桥”的雄姿,拨开矮寨那极具神秘色彩的层层雾帘。而后,这里形成了以矮寨大桥为核心,包括“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的“矮寨奇观旅游区”。2021年6月,包括矮寨大桥在内的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桥,成了顶流。
“流量”转换成“留量”,是旅游区“进阶”的必答题。
旅游区累计投入4.5亿元,建成悬崖栈道、天桥仙居、5.3万平方米停车场等项目和设施。实现景区绿色交通、慢行观光系统与高速、高铁、机场无缝衔接。低空飞行基地、幸福峡谷星空房车露营地等新业态引来游客打卡。
今年一至四月份,矮寨奇观旅游区共接待游客95.43万人次,旅游收入4998.45万元。
二
不仅核心景区成为游客心驰神往的“网红”打卡地,周边的村寨也乘着旅游春风,在险势中谋优势,将奇峰峭壁变景观,绘就了幸福生活新图景。
吉首市矮寨镇家庭村地形独特,四面皆是悬崖,曾经,这种“天险”叫村民苦不堪言。
“矮寨大桥通车前一年,家庭村在悬崖上开的公路通了。如今,奇特的地势却能给村里带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我们计划将整个村分为现代化休闲旅游区、传统村落风貌区、油茶产业区三大板块来打造,走乡村旅游道路。”家庭村村委委员、秘书石远传说,旅游区火起来后,峡谷边的家庭村也被游客“瞄上”,成为欣赏自然景观和体验苗族文化的好去处。
近年来,旅游区依托资源优势,带动家庭、坪朗、寨垅等村组建村集体经济旅游公司,聚集24项国家级、5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起湘西苗绣、苗鼓展演等文化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
德夯苗寨里欢歌阵阵,溪水边“忘不了”客栈厨房内,菜刀砧板咚咚碰撞,厨房小灶烟火升腾,今年41岁的石书艳正忙着翻炒苗家腊肉。
一楼铺开的5张团圆桌,二楼干净整洁的8间民宿,是石书艳的致富“密码”。
“旅游旺季一天招待七八桌客人是常事,今年‘五一’期间更是一房难求。”石书艳笑着说,在家门口就业,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近年来,旅游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养殖、苗绣、劳务、乡村游、山泉水六大产业,支持景区内外村民发展酒店住宿、餐饮、农家乐等产业300余家,带动3万余名群众增收,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同时,为增加“留量”,旅游区还引导周边5个村寨成立人力资源公司,村民通过村集体人力资源公司到景区工作,景区88%的员工都是本土乡亲。
大开“山门”迎“春风”,矮寨奇观旅游区正绘就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