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浩 图/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 谨
梅花遍野,竹海环绕,特色土家族民居掩映其中;沿游步道穿过梅林,爬上小坡,一个高5.6米、直径4.8米的巨型土家背篓跃然出现眼前……这里是永顺县灵溪镇洞坎村陈家坡,也被游客形象称为“竹梅山寨”。
距永顺县城约19公里的陈家坡,曾经是深度贫困村。2017年以来,村民陈健带领群众种花养草,改厨改厕,美化乡村,并种植数千株梅花将村庄装扮得分外美丽。陈家坡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竹梅山寨”的品牌越来越响亮。
田园公园化 美了乡村
2017年,外出创业多年的陈健回到家乡,看到陈家坡田土荒废、房屋歪斜,坪场上杂草丛生,村里仅剩下留守老人和小孩,他毅然决定返乡建设家园。
陈健说服了妻子宿金花,一起投入资金规划在陈家坡建设“竹梅山寨”。他们建设家乡的热忱和真诚感染了村民,流转土地,义务劳动,铲除杂草,清理垃圾,筹资修路,陈家坡家家户户投入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能人带头,村民齐心,随着特色民居改造和旅游公厕、游步道、生态停车场、美化绿化亮化等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村里旅游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环境一天天美了起来。
2019年3月,陈家坡竹梅山寨开园迎客,100余亩1700余株红、白、粉梅花还未完全落幕,李花、桃花又竞相绽放,蜿蜒的青石板游步道把10余栋吊脚楼串联起来,形成“竹在林中生,梅在竹中留;鸟在梅间鸣,人在画中游”的生动景象,吸引众多游客来游玩。
村民股民化 富了乡亲
2022年1月,陈家坡迎来瑞雪,山寨内外银装素裹,美不胜收。屋檐下,大红灯笼和对联显得格外喜庆,陈家坡合作社年会暨股东分红大会举行。
村民陈超常年在外务工,回家过年领到了分红的大红包后,第一时间自拍发微信朋友圈晒起了幸福。
为了管理和经营好“竹梅山寨”,村民们先后注册成立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和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9户村民一户一股,户户平等,村民不仅可以在村里从事旅游相关服务工作、经营小吃摊点,还有分红收入,共享发展成果。
陈健带头示范,自筹资金与村民共同修建停车场、民宿、山顶广场等,新增高空滑索、空中自行车、彩虹滑道等游乐设施。最抢眼的是由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竹编技艺传承人胡廷贤精心编织的高5.6米、最大直径4.8米的“土家背篓王”,这个湘西州最大的竹编背篓,不仅成为陈家坡特色标志,更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之处。
就业常态化 归了乡民
清晨有炊烟,夜间有灯火,陈家坡的乡愁留住了。
寨子的人气越来越旺,回归的村民也越来越多。花草护理员、保洁员、安全员、售票员等工作岗位吸纳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农家乐、美食摊等自主创业的村民喜笑颜开,农家乐里喂养的鸡鸭、栽种的蔬菜摆上了游客餐桌,路边小店油锅里的“油粑粑”香气四溢,吸引游人品尝。
“村里成了花的海洋、游客的乐园,车辆经常排长龙,队伍延伸到村子外,越来越多的村民也都回来了。”几乎全程参与了陈家坡所有娱乐项目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村民陈寒感叹这几年村庄的巨大变化,难掩激动之情。
开门迎客至今,陈家坡已累计接待游客360余万人,经营收入600多万元,以花为媒的“赏花经济”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陈家坡也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