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浩 通讯员 吴映宜 图/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 谨
饱满的猕猴桃喜迎丰收,沉甸甸的稻谷压弯枝头,紫色的葡萄闪耀光芒,盛放的玫瑰娇艳欲滴……这里是永顺县高坪乡场坪村,村民们把产业、风景和美好生活全部画成墙绘,形成村庄里的独特风景。
近年来,场坪村立足“多彩”主题,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村庄,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全国文明村镇。
产业发展 携手共建富裕家庭
行走在场坪村的乡间小道,房前屋后的玫瑰娇艳动人,村舍沿途格桑花、凤尾鸡冠、波斯菊、美人蕉等花卉争奇斗艳、风情万种,斑斓的墙绘灵动鲜活,吸引游人拍照打卡。
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电商服务网点,600余名合作社社员,7000余亩猕猴桃,黄桃、葡萄等时鲜水果820亩,稻花鱼200亩,观赏花卉80多亩……这是一份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耀眼成绩单。
近年来,场坪村立足“多彩”主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采取“支部+商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了以猕猴桃为主,优质稻、红提葡萄、油茶、花卉多种产业齐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该村积极谋划村集体经济项目,每年吸纳1000余人次村民就地务工;充分利用猕猴桃、时鲜水果等产业发展林下经济,使农林牧各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产业收入35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超1.5万元。
引客入村 挽手发展乡村旅游
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场坪村的村民开始想新路子、谋新发展。
便利的交通、宜居的环境、突出的产业优势,为场坪村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2016年,由产业大户向廷明牵头,40多户村民共同出资200余万元,修建后溶生态农庄,发展乡村旅游,开发集花卉观赏、水上游船、休闲垂钓、土家特色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
今年68岁的向庭凤长期在后溶生态农庄务工,每月工资收入1800元,年底还有分红。游客多的时候,向庭凤不仅负责安保,还要兼职售票员和划船工。今年春节,向庭凤家的民宿开业。“‘五一’期间,7间民宿全部住满,上周还有游客在我家一住就是一星期。”村里旅游发展给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向庭凤笑开了花。
生态产业园、农业采摘园、休闲观光园三位一体推动场坪村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22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收入150余万元,带动了像向庭凤这样的29名村民就业增收。
“除了务工收入,不少村民还以资金、土地入股,大家都干劲满满。”作为农庄负责人,向廷明对未来发展思路清晰,“要继续完善观光游步道、修建乡村民宿、丰富游玩项目、引进特色产品,让‘多彩’的场坪越来越美。”
乡风治理 联手共创和美乡村
乡村旅游助民增收,也促进了和美乡村建设。
围绕“美丽场坪、多彩后溶”主题,场坪村开展“四治三种一创”活动,定时定点收集生活垃圾,集中整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及推广卫生厕所,维护改善村容村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为遏制和破除陈规陋习,该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引导规范操办红白喜事,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先进模范带动,并将德高望重、带动能力强的乡贤纳入村民议事会成员,引导弘扬新时代新风尚。
在乡村旅游发展核心的后溶组,村民还自发组织,对通组入户道路及房前屋后环境进行大整治,以村里主要产业为创作元素,创作精彩的墙绘作品,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不少游客来拍照打卡。
一幅农旅融合、和美乡村的画卷,在场坪村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