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以及湖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研讨会在我州召开。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分别邀请了一众知名文旅专家、业界大咖共商乡村旅游运营发展,共谋乡村旅游美好未来,一同探讨新时代新形势下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新举措、新动能,切实推动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在湘西落地落实,加快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的步伐。这是两场深入交流 、双向赋能、互惠共赢、收获满满的盛会,特撷取精彩经验交流与专家发言与读者分享。
发扬精准扶贫首倡地精神 坚持以示范引领带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爱武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湘西州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十三五”期间,全省通过文旅直接和间接减少贫困人口累计100余万人。近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以示范引领带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不断探索形成一批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湖南模式”。
一是“红色演绎”模式。通过深化“红色旅游+”产业融合,把红色故事演绎得更加生动真实,助推乡村振兴。二是“非遗破圈”模式。让非遗从束之高阁的“珍藏品”,变成人民群众身边的“日用品”和“消费品”。三是“资源联姻”模式。充分利用各地区文旅资源比较优势,组成“联合舰队”抱团发展,助力乡村共同富裕。四是“湘村雅居”模式。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全国率先出台《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村庄建设标准化、景观化,打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五是“地标活化”模式。盘活地理标志农产品、文化地标等沉默地标资产,让乡村更火,地标更靓,品牌更响。六是“节会促兴”模式。从省到村全覆盖,做大节会经济,做强节会品牌。七是“IP塑旅”模式。原创本土IP或借势品牌IP,整合延伸乡村文旅产业链,把IP变成可触摸、可体验的产品。八是“湘贤引领”模式。深度挖掘乡贤资源,培育新乡贤队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注重规划引领和品牌培塑 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戴允康
近年来,四川文化和旅游系统大力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着力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乡村文旅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文旅力量。
一、坚持规划引领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目前已编制完成569个片区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全部涉旅片区旅游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了乡村文旅发展空间布局,实现了文旅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融合衔接,推动了四川乡村文化和旅游特色化、品质化、集群化发展。二、突出文化赋能激发乡村活力。深入实施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把巴蜀文化、藏羌彝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实施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建设示范项目,倾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三、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振兴。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振兴行动,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1363处,创建A级旅游景区462个,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20个。建成省级乡村旅游实训基地,培训乡村旅游带头人900名、从业人员60余万人次。四、培育系列品牌增强乡村魅力。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激发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动力,2019年至今共评选4批39个天府旅游名县,其中14个入选2022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开展“天府旅游名牌”评选活动,已评选两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名导、名品、美食。
立足省情农情 发挥文旅优势 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国良
近年来,云南文化和旅游系统结合新时代“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省情特点,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突破点,积极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
一、高位推动强统筹。科学编制《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总体谋划“一环、两带、六中心”发展布局,以环线、旅游带为重点,规划建设10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细化任务分工。二、特色产业促融合。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坚持以农为本、联农带农、助农增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世界级云花、云茶、云咖等优势产业资源,开发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产品和线路。传承利用145项国家级、686项省级非遗项目,打造乡村文创商品,推出10条非遗主题线路。三、文化赋能夯根基。实施“文化润滇”行动,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创新打造10余项特色云南乡村文化活动品牌和603个新型乡村公共文化功能空间。立足边疆特点,持续推进边境文化项目建设。针对云南多民族特点,全面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精品工程。四、生态优先筑底色。厚植乡村生态文化,以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和乡土文化为基础,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生态特色和农耕文明旅游线路等项目,把绿水青山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发挥陕西文旅优势 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高 阳
近年来,陕西聚焦文旅赋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强化文化引领、景区带动、艺术赋能、综合保障,打造了一大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推出了一系列文旅赋能引航乡村振兴的典型,文旅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和综合带动作用越来越凸显。
一、弘扬文化优势,培育乡村发展新引擎。激活优秀乡土文化,用活红色革命文化,盘活特色非遗文化,注重从乡土中国千年文脉传承中汲取养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二、坚持景区带动,推动乡村旅游新发展。注重全域协同发展、多元业态融合、特色品牌带动,通过建设高品质旅游景区带动投资与消费,已经成为各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三、强化艺术赋能,引领乡村文化新风尚。注重文艺精品引领、艺术节庆引领、文化创意引领,把深入生活开展文化艺术创作,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四、加大支持力度,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注重完善法规体系、组织示范推广、强化要素保障,始终把统筹指导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本组内容由本报全媒体记者石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