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全媒体记者 刘 番 通讯员 方君才 舒 冰)连日来, 保靖县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主动把联络站搬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和养殖棚里,在“院坝说事”,到“田间碰头”,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破障引路”,助推乡村振兴。
“为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羊场这条路看能不能硬化一下?”普戎镇人大代表、下坝村书记彭运发一边听一边记录, 并表示,针对羊场路的硬化问题,村里会尽快拿出具体方案,力争在下半年动工建设,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今年,套种什么样的农作物?能不能适应高山的地形和气候?普戎镇波溪村油茶林下套种和产业发展成了代表们心头挂牵的大事。 代表们现场咨询农业技术专家,现场破题,最终“油茶+大豆”套种模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普戎镇人大代表、牙吾村书记宋大文介绍, 去年,牙吾村通过“代表下沉”与群众面对面收集意见和建议,利用大山的草场优势,投入50万元,采取“村集体+大户”的模式放养黄牛,同时与天地合公司利益联接保靖黄金茶基地建设,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35万元。
近年来,该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代表“1+N”流动工作机制,立足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解锁“院坝说事”“田间碰头”等N种模式联系群众,变群众“走回来”为人大代表“沉下去”,将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