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6月20日

说说“掩卷长思”

欧阳华

古人曾为我们留有不少宝贵的学习后的心得。其中,有的是独具慧眼,洞见奥秘;有的是别有会心,直叩心扉;有的是浮想联翩,由此及彼;有的细思密索,由虚见实。这种种宝贵的“心得”,从何得来?细细想来,应该大都来自于“掩卷长思”。

掩卷长思,大概是说每每看一些好书时,当读到精彩处,一般都会暂时的掩一掩卷,而进入长思。当然,读者不同,所思也各异。但这“长思”的状态,却大多相同。

何以会思?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罔”,应该是指如果读书只是走马观花样的涉猎,那么读后的印象大都只会是一鳞半爪、理义莫名,更谈不上会有学以致用。因此,光只读而后不思,绝对是不可取的。

那么,该思些什么呢?当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规定。笔者的“思”,大多在这三个方面:

一是注意“消化”。写书读书,都是有目的、有意识,有其深刻思考的。他们大都会字斟句酌、尽量做到“意在言中”,有的还会“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那么我们读书,就更应该首明要意,逐字逐句阅读,进而加深领会,穷根究底。

二是边读还可以引发“联想”。也就是在初步“消化”的基础上,发散开去,联系以前的一些所学所思,再融会贯通。世上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那么反映事物本质的各类著作,当然也会有相辅相成、互受启发的情况。故而读书,也就应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只有如此,读书才会越读越想读。

第三,便应是“返观及己”了。那就是要用读书后的种种所感所得,来解决自己一直尚有所惑的某些问题。陆游曾咏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么这“躬行”,就完全可以让读书所得来“指导”、来“启发”了。不若此,“读书所得”的“得”字,还有用么?

因此,这样一步一步地“思”,才会由表及里的理解到“卷”中之“意”,又由此及彼地贯通到各“卷”之“旨”,更由知到行地领会到尽“书”之“用”。这样的学而有得,难道不能使自己终生受用?

至于读书中为何忽地要“掩卷”,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读书过程中,哪有不“忽有所悟”或者“忽有所惑”的?悟有所感了,或惑而不明了,人的思维就会格外的开阔,此时不“掩卷”,那才怪呢!当然,如此反复地掩而思、再思而读,确实是颇费工夫的。但费这样的工夫,终究是值得的。

--> 2023-06-20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2818.html 1 说说“掩卷长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