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天刚落黑,一阵暴雨袭来。吉首乾州古城内的胡家塘顿时嘈杂起来。原本慵懒舒展着的荷叶,被雨滴冲击着乱颤。那声音,一如老先生所爱的爆炒肥肠时的油锅,又如赶场时车水马龙正热闹的镇竿。
6月18日,湘西州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组织开展“一路唱回故乡——黄永玉先生诗歌吟唱会”活动,各地的诗歌爱好者齐聚胡家塘旁的半亩方塘文艺茶庐,以诗表怀。
歌手老董来得最早,他独自弹着吉他,旋律淡雅而从容。雨点打在茅屋顶上,便是他的和声。在雨声和吉他声中,人们陆陆续续地到来。大家都静静地听着,有的闭上了眼。
19时30分左右,小小厅堂里已坐满了人,老董唱了起来:
……
冬天过去了,
到处都是鲜花啦!
五颜六色的
开在暖和的太阳下。
这春天多好,
多难得的春天哪!
但是,我时常在春天里
想起冬天,
尤其是那一朵孤独的
向我微笑的小花。
这是黄永玉老先生的一首诗作,老董多年前便为其谱了曲子。旋律很简单,但韵味无穷。老董的嗓子略有沙哑,唱起这首歌来更显得沧桑。
“我二十多年前在凤凰时曾与老先生有过几面之缘。”老董说,“他爽朗、爱笑,满街人都叫他‘大伯’,他总乐呵呵地答应。”
从那时起,老董便经常阅读黄永玉的作品。从黄永玉的文字和墨彩中,老董感触良多。老董陆续为黄老的三首诗谱了曲子,分别是《卜算子——赠曾君武学兄》《我思念那朵小花》和《顽童乡愁》。这夜,这三首诗从老董的嗓子里和吉他弦上款款流出。
小聚的召集人梅子吟诵了一首《你是谁?——给巴金先生》:
……
你带领过无数学龄前儿童走向黎明,你是个被咬掉奶头、捂着胸痛的孩子他妈。
你永远在弯腰耕耘而不是弯腰乞食。
你是沉默忍受煎熬的“拉孔”,从不叫出声音。
谁都认识你是“巴金”,
你大声喊出:
“我是人!”
诗人吴四方长期生活在湘西,他操起一口不太熟练的普通话,铿锵有力地念诵着黄永玉先生的诗《忆往日》:
子弹飞进胸膛,
来不及痛,
长久长久地
痛死了父母……
子弹飞进胸膛,
一点不贵,
才三角六分钱,
任何父母却承受不起……
诗人龙景庚日常从事酒类企业的管理工作,不论在文艺上还是在工作中,龙景庚都对黄永玉有着深深的感情。他说:“黄永玉以一己之力树立起了整个湘西的酒文化体系,他已经是全湘西的一个文化符号。”龙景庚每天上班都会经过黄永玉捐建的“肥桥”,这夜,他朗诵了他的原创诗作《肥桥,母亲的微笑》:
……
水,从碧玉环中穿过
河水滚滚东逝,拂来新泥土的腥味
丛草戚戚,细腻了峒河两岸的心魂
人,在苍龙背上行走
拱桥静静蹲着,拱驼了它的背脊
老阁旧楼,墨染古街年岁的印迹
是夜,有人分享讲述了自己与黄永玉老先生的往事;有人以二胡奏了一曲李叔同先生的《送别》,并谈起黄永玉与李叔同之间的轶事,引来零落的欢笑。
是夜,悠扬的歌声、从容的吉他声、屋檐上的雨声、划过长空的风声融为一体,他们从半亩方塘这一方小小天地飞出,飞入游客的耳中,也飞入游子的心中。
半亩方塘不远处,是由黄永玉先生捐建的画桥,寂静如昨。雨滴落在画桥上,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