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向 科 通讯员 向 伟 张忠良 向紫燕
数千里农村道路,如何从“村村通”变成“路路安”?位处武陵山区腹地的保靖县探索出了一条可行、易行的路子。其主要做法,就是以派出所管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为突破口,将“交管主导”升级为“政府主导”,全力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市域社会治理“多元化、智能化”新型管控模式,从而实现从“村村通”变成“路路安”。保靖县这一典型做法获评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被呈报为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项目。
— 求 索 —
千年酉水,东流不息。保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湖南的西北部,在酉水河的上游熠熠生辉。
保靖县总面积1753.5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72个村(社区),总人口32万,全县公路里程4000余公里,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串起散落在山间河畔的美丽乡村,编织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守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命线”,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保靖县农村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保有量、农村地区驾驶人大幅提升,占全县总量的80%、45%和41%。如何让群众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舒心”转变,成为保靖县委、县政府的一道必答题。
“打通农村交通安全‘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着力打造平安新保靖。” 县委书记杨志慧说。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保靖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任主任的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实行“321”会商调度,即县委主要领导、县政府主要领导、县道安办分别每3个月、每2个月、每月定期召开会议会商调度。出台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纳入了县级安全生产、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绩效考核评估重要内容,健全“县管、乡包、村落实”工作机制,构建了“主体在县、管理在镇、延伸到村、触角到组”的“四位一体”农村交通安全网格体系。保靖县委、县政府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500万元予以保障。在全县172个村(社区)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站”,配备“两员”人员516名,率先在全州对“两站两员”工作经费按照每个村每年7200元的标准进行保障。
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创新符合农村实际、具有地域特征的“保靖做法”,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向群众身边贴近。
— 破 题 —
保靖县以敢闯敢试的精神,大刀阔斧推行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综合改革。
按照警力整合、一警多能、优势互补、做强基层的原则,保靖县公安局在12个乡镇设立交警中队,由派出所所长兼任中队长,全权负责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承担交通违法查纠、交通疏堵保畅、一般交通事故处理、源头管控等八大职责。
在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该局通过精简机关、充实基层等措施,一次性为派出所增加警力38名,使派出所民警占比达到全局总警力的42%;派出所辅警按1∶1以上配备,一村一辅警、一社区两辅警实现全覆盖。
保靖县还明确各乡镇道安委由党委书记任主任、乡镇长任常务副主任,分管副乡镇长任道安办主任。乡镇道安办设在派出所,同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办、治超办合署办公。
12个乡镇、172个村(社区)分层级与县委县政府、乡镇党委政府签订责任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体系得到全面落实。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车驾管、一般交通事故处理权限下放,实现交管业务、驾考办证“最快办”,交通事故“最快处”。今年以来,派出所办理车驾管业务2885人(次),占全县业务总量的31%。设立“流动车管所”,常态化推行“送考”下乡,办理摩托车驾驶证1456本,免费送头盔2570余个。
自改革实施以来,全县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逐年呈下降趋势,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3年同比“双下降”,亡人事故下降幅度50%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农村道路亡人交通事故实现零发生。
“保靖县推广的农村道路安全管理‘人、车、路、权、责’五位一体综合改革实施以来,措施过硬、成效明显,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应充分肯定,全州推广;望紧抓不放,不断优化举措,提升实效,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州委书记虢正贵对保靖经验予以充分肯定。
— 攻 坚 —
除隐患、查违法、广宣传,把三个抓手牢牢抓在手,打好顽瘴痼疾攻坚战,方能久久为功。
保靖县充分利用派出所人熟地熟优势,由乡镇道安办牵头摸清了全县重点车辆底数,实行“一车一档”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优势,聚焦“劝、宣、服”三大职责,借助人熟、路熟优势,构建联村组、联路段、联车主“三联”立体网络,共开展劝导并录入劝导日志16万余条。在全县交通问题顽瘴痼疾“三无问题货车”整治中,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坐镇一线督战,排查“三无问题货车”,从源头上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保靖县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交通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先进集体。
针对重点违法、重点人员、重点车辆,该县开展了高频率、多轮次、不间断的专项整治行动,坚持“四必查”,即重要节点、赶场天、学生上学放学、恶劣天气必上路检查。“一盔一带”佩戴使用率达90%以上,提升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警力有限,“合”力无穷。该县全面推行“党政+公安+交通+市监+农业+企业”联动机制,由县级领导带队对全县12个乡镇开展集中联合执法,构建了严密的路面查控网络,大幅提升管控效果。农村交通管理实现由“交管主导”向“政府主导”,由“单一化管理”向“多元化管理”转变,经验做法被评为全省优秀改革项目。
保靖县深入推进文明交通治理活动,建立阵地宣传、精准宣传、警示宣传与重点宣传“四合一”宣传教育体系,结合“三下乡”、文明创建、乡村振兴、普法宣传、学生安全等工作,将对172个村(社区)开展“一老一小”安全知识大扫盲、“一劝一教”安全提醒大联动、“一屏一廊”事故案例大警示等系列活动,以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融入到乡村、集市、学校、农户。发布信息6280条,形成道路交通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建共享”的人民防线。
推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综合改革工作成效显著,该县统筹乡镇“四源共治”工作站和派出所“住所调解室”,有效减少了交通信访问题发生。2022年,保靖县“四源共治”典型经验获得省政府综合大督查通报表扬,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近年来,保靖县投入交通道路建设资金3.9亿元,建设重点交通道路、安防设施、产业路300公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群众持续增收,保靖黄金茶种植面积15.5万亩,产值21.36亿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29万元,城乡收入差距比2.048,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保靖县推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获得公安部领导肯定,省委办公厅、省整治办、省公安厅专刊推介“保靖经验”,省、州道安委决定在全省、全州推广“保靖模式”。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保靖县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力守护群众出行安全,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保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本版图片由保靖县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