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1、 凤凰古城站
迈出高铁列车车门,抬眼望见站名,心下顿生的,竟是“风马牛”二律背反感,不禁哑然。既欢欣鼓舞地享受“边城”快捷可至的便利,又无时不刻怀着对现代化入侵传统的警惕乃至“愤慨”,常居此种矛盾心态,情绪忽左忽右的,非独我一人。
与笔者旧年春节疫期行履此间相比,古城自然热闹许多。除去满脸透着好奇跟小旗东张西望的旅行团成员,河畔街心更多一众身着簇新苗服、头颈银饰闪闪的旅拍人——多年轻貌美的姑娘,取各自心水的背景。有人江边石条凳端坐,采撷整条江流入中远景;有人吊脚楼畔斜倚,风情商铺和古城人劳作入镜;在狭长青石板路上为生计往来的人们,也都成取景框里移动的景致……直播时代,“每个人都是他人的风景”成再真不过的生活情境,不唯止于哲学。
穿行于群山之间清流碧郁的沱江,因缘出走的沈从文和《边城》已获世界声誉,故事里的翠翠和老船夫则成古城淳朴至善、飘逸唯美的灵魂式存在。时至今日,高铁似血脉一般深入中国土地的每一寸肌肤,“远方”不再远,“边城”不复边,再寻从文笔下随水面烟气袅娜升腾的“灵魂浮起的歌声”,恍已沉入步履匆匆人迹纷沓的海底,宁静之美可遇不可求,令循《边城》而来的文艺青年们好生怅惘。
然笔者此次因岳立功接力从文先生的“湘西三部曲”的抵达,待入南华山,登临凤凰台,终察觉到这座有“中国最美小城”称誉的所在,自有灵脉之源。沱江清流和两岸人声,虽已为旅拍者让渡,让更多足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亿万国人一亲芳泽,欲寻小城灵魂歌吹的,只需将自己身心和古城河面抬高一丈许,置流淌万千年的江水和熙攘人流为目力之中远景,猝不及防间,那在水边失逸的歌声,便和着风拂树叶与各色鸟鸣,倾刻在耳畔回旋起来。“灵魂浮起的歌声”,从人群中失却的,在意念期盼寻觅的,进得山来,如是我闻,倏忽转换,只在咫尺。
纷扰街面寻灵魂之歌自是殊不易得,以佛家之说,众生皆苦,方才有菩萨佛陀各司其域、有引领世人“离苦得乐”的誓念和行动,寻灵魂同理,失而复得,而后雀跃。灵魂之歌只浮现在思虑清明的刹那,凡人如我等在多变世事间安顿身心、平常度日已诸多不易,刹那如昙花,稍纵即逝,古城歌声浮起的刹那,有了逃逸心和孜孜以求,可在自然清丽间顿见。
2、树屋鸟巢
树屋之妙,妙在宿屋主人即身即树,即树即身。一遇雨,王维“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便不再是百思莫得其妙的眼前文字,而直身临这位“诗佛”诗中画、画中诗灵动之境。雨,化身妙曼的指挥家,自落树尖最高处一片叶瞬间,开启一场雨声圆舞曲。那随洒的雨滴,欢喜的,顽皮的,不情愿的,怒意的……落到叶上,却无不璨莹莹的沿脉垂落,一点点,一片片,喧喧哗哗,滴滴答答,细细密密织成一派清辉葳蕤,百重泉响。合上眼,这场雨也仿佛落到栖人身上,心里,树屋主人也成这丛林清歌的音符,身心随风穿林拂叶,唏唏簌簌,忘忧忘我。那条一路向北流逝的河流,和雨水一道,在树与树间流淌起来,和那座高高的塔一道,和风,和雨,和鸟鸣同奏起来,许多人耳畔心间失却已久“灵魂的歌声”便悄无声息地浮出来,唱起来。
宿树屋鸟巢,不单尽得山居之趣,更因此间名“凤凰台”,更有一层可以凤凰自况的非凡之妙。汉字从仓颉创造始便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神魔之力传说,有千万重镜中穿行的神秘处,象形、形声等造字六艺和灿若星河的古诗文熏润,让中国人的灵魂自带汉字语文光辉,殊难为西语人士领会。无独有偶,笔者从深圳赴凤凰往返高铁上,都听到邻座青春正盛的年轻母亲教牙牙学语的幼童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听一句诗在温柔母亲和稚嫩童声里此起彼伏,其时列车已入湖湘,窗外初夏镜田和丘陵交错,不觉我已泪落腮间。
回来古城。当身在凤凰城,栖宿凤凰台,子夜天窗上梧桐叶风姿绰约,和着雨的沙沙声传,某个瞬间,“凤凰”便由语词、由神鸟、由传奇而入梦,由梦而身,升华成心灵之所栖,所有载于典籍、形于汉字的凤凰美德,在了无痕迹之间仿佛加诸己身,如居高,如寓情,如尚和,如朝阳……神幻如此,至境可自渡,亦是先贤相以万千年慧德渡我。随想《边城》的老船夫的渡口,和此间凤凰台无二,皆正渡人。
3、为善最苦
便不得不说到南华禅寺和南华山人了。禅寺自然是修行之处,南华禅寺和世间人结缘新特有二,一是“为善最苦”的禅咖啡,二是满庭满院一心盛放的绣球花。
立身寺院四株逾五百岁的古树前,忽如其来一场顿悟:佛门小乘求个人圆满,大乘求众生离苦,自我修行最圆满境,便是把自己投身入众生之中,至凤凰涅槃境,无私无我,重生自带耀世之光——这个意义上,小乘大乘,原也不二。再者,佛修的是生命智慧,离了生命本身,也无更多禅意。南华山人既得了黄老“为善最苦”之赞,一颗菩提之心寻到在尘世恰如其分的安放之境、清明之所。“禅茶一味”在他处已风行日久,禅意与咖啡却在“苦尽甘来”的唇舌滋味间和“离苦得乐”的佛家修行携手,暗合善行善举常为不明就里之人蒙蔽,需持隐忍坚毅等品性,方能拨云见月。“为善最苦”,小小一杯咖啡,启迪啜饮者多多思虑。
至于满山满院随见新绽的数万株绣球花,明艳可鉴的红红蓝蓝,无论对神凤殿的素朴,还是南华禅院的清幽,平添万千人间暖意。山人说,种下这些绣球花,应的是旅人来古城所寻至美之景;鉴的是旅人来南华所求和美之意。所谓触花生情,心由意转,便是这南华山五月数万株绣球花盛放的禅门真意。
到山中听一场雨,到禅院饮一杯咖啡,徜徉于万盏绣球花中,在宁静和欣悦中,足可听到小城又再浮起灵魂的歌声,和飘浮在翠翠老船夫渡口白塔之上而消散在当下旅行者众的尘世繁华世间,所不同的是,歌中不仅蕴涵着南华山万千树木草叶风吟雨奏的欣欣向荣,更有佛家八万四千法门超时空间琳琳琅琅钥匙开启心门的金声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