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6月30日

山间一丘田

○蒋东升

犁耙下水的时候,母亲起了一个大早,煎起豆子粑,这是湘西地方上多年的习俗,大抵是因为吃豆子粑比较抗饿的缘故吧!从瓷缸里捞起糍粑,沥干水后,放入烫热的茶油里生煎,立马激起“叽嗞嗞”音符跳跃,过了冬的糍粑大快朵颐,恨不得吃干茶油。盖上锅盖,中火焖上几分钟,为糍粑翻身,锅铲稍微挤压,随后倒进蒸熟的红豆,一并翻煎至黄紫色。

豆子粑切成方形,用瓷碗装好放进背篓里,母亲叫上我们哥俩,迎着熹微的晨光朝湾里的那丘田走去。

田是农人的胆,是一家人不挨饿的基本保障。麻烂湾地稀田少,仅有的四丘田呈弓形,巴掌大一点的,遇到灾荒年成,颗粒无收。父亲便打起了荒地的主意,在挨林地边缘的一块荒地上,父亲用锄头、铁锹等农具,忙活大半个月,硬是凿成田的模样。

虽说是一丘田,但土质疏松,渗透性好,昨日满满的一田水,过不了几日,便只剩一二,父亲为此没少花心思。田坎边上种上黄豆,一来可固土强基,二来丰富菜品。

天干季节便要开通沟渠,引水救田,幸好不远处有一丘冬水田,常年田水充盈,可方便灌溉。父亲因是木匠出身,进山林寻上一棵细长杉树,横截面凿成月牙状,横架在两田之间,暂时解决新田吃水的难题。落雨天的时候,雨水时常冲毁渡槽而致使田吃不了水,吃不饱水,父亲会戴上斗篷,披好蓑衣,穿上草鞋,全副武装冒雨加固渡槽救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这丘新成员着实增加了家庭口粮。

母亲到达田边时,父亲正在犁田,泥水追着铧犁跑,泥鳅不时跃出泥面,打几个滚儿,又嗖的一声没于泥水里;田螺也不甘寂寞,托着壳,伸长两只触角,用无限心思打量眼前的风物。不知名的虫儿混在水草里,快意畅游,好似赶一场久违的年会。

“吁——”父亲扯起牛套,按下犁田“暂停键”,牛收到指令后,停住脚步,欣喜地望着主人卸去“枷锁”,父亲将牛绳交给我,再三叮嘱:“看好牛,别踩烂田坎哦!”

父亲从林边上折断几根黄荆条,权当筷子,夹起豆子粑解饿,若有所思。

沉睡了一冬的田,揉开惺忪的睡眼,正泛着水泡,升腾如丝烟气,氤氲出生命的一抹希冀。

即便离开村庄多年,那田,那景,那味,一直萦绕在梦海里,清晰如昨。

--> 2023-06-30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3285.html 1 山间一丘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