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 刚
1
6月26日,泸溪县举办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还“暨”了个“滨江大草原开园节”,然后论坛开侃、非遗开展、文艺开演,活动多多,为该县浦市龙舟赛开赛以来拱起的文旅热度再烧一把火。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沿江的文化风俗展,活态呈现了苗族数纱、踏虎凿花、菊花石雕、辰河高腔、傩面具、鳌山灯及椪柑、武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农林美食特产,虽布展从简,但很接地气,“很泸溪”。
论坛也很活跃,专家们搜空脑袋为泸溪发展文旅产业出谋划策,其中一位专家将浦市定位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建议围绕“活”字做深做透,就非常有见地。
大会主会场设在沅江东岸的一大片河滩草甸上,一排排先期停放的“苏D”房车,暗示着这里已经成为野宿露营的热点。坐在河堤的草皮上,吹河风,看晚会,震撼于星光与烟花辉映、意会着歌声在水面上流淌的丝滑,很是享受。
大会上,15个招商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涉及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城市管理及运营、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与推广等领域。
2
但是上述这一切,似乎都不是本届泸溪旅发大会的真正主角。
真正的主角,是泸溪的空气,是泸溪空气中的负氧离子。
会上,举行了湖南省“中国天然氧吧”授牌仪式,中国气象局对泸溪县、芷江县、通道县、江永县、古丈县、双牌县、零陵区、武陵源风景区、桃花源旅游区进行集中授牌。
“中国天然氧吧”创建示范工作自2016年正式启动,旨在践行“两山理念”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倡导绿色生态,推动生态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中国天然氧吧”有一套严格的评价标准,包括年气候舒适日长短、生态环境品质、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等,创建对象为全国县级行政区,或面积不小于200平方公里并设有管理委员会的旅游区。2022年,我省武陵源风景区、芷江县和泸溪县获此称号。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朱小祥直言泸溪要“打造气候标志产品”,让“天然氧吧”从无形资产变成可观赏、可使用资源,持续赋能泸溪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原来,“卖空气”才是泸溪本届旅发大会的真正目的。
3
无需讳言,从旅游资源禀赋及发展要素来讲,泸溪的“坛坛罐罐”不少,但大多是“慢”性质的,颇为曲高和寡,缺乏制造爆款的题材。
比如泸溪的“盘瓠辛女传说”,国家级非遗,讲述的是三皇五帝时期发生在湘西的“中国故事”,历史价值很高,但很难转化成能够卖钱的产品。
比如7800年前的浦市下湾遗址,凤鸟纹陶器美轮美奂,比三皇五帝时期更早,讲述的是史前华夏先民在沅水流域生产生活的“中国故事”,历史价值也很高,转化成旅游产品的难度更大。
盘瓠文化的发祥地、沈从文的笔耕地、金庸《射雕英雄传》裘千仞铁掌帮铁掌峰的原型地,拥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铁骨猪、窨子屋、中元节,还有马王溪的“七彩花果园”、狮子山的“葡萄沟”、新寨坪的“栖迟谷”、岩门古堡的“烽火边墙”、都岐村“桃花源”等一批乡村游项目……近年来,泸溪不遗余力在旅游产业的量和质上做积累和提高,不遗余力地做“旅游+”和“+旅游”文章,不遗余力地寻找爆款、培育爆款,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15.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96亿元,比之往年的“小打小闹”,有很大的进步。“沅水明珠,画里泸溪”品牌初彰、收益初甜。
本届旅发大会,泸溪玩了一出“空气唱戏”助推“文旅收钱”的大手笔,用心良苦,效果待观。可以明确的是,泸溪文旅舞台,实实在在再增一名硬核演员,开放了新角色,上线了新副本,撑出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