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波
乘一叶轻舟,沿沅水而下,至猛洞河上游,抬首而望,一处桃源小乡,如画廊般呈现眼前。地名叫“盐井”,属永顺县偏远乡镇,在当地党委政府带领下,在干群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发展,盐井乡面貌焕然一新。
党员的“红”,与人润身暖心
4月20日,在盐井乡卡塔村莓茶园里,一堆零星“红点”在莓茶地里来回穿梭,这是一支由32名党员组成的志愿队伍,他们胸前戴着“红”党徽,身上穿着“红”马甲,手中提着“红”口袋,帮助茶农采摘莓茶。“63篮茶叶,每篮2.5公斤,这应该有150多公斤吧,给我省了几百元的人工费。”莓茶园负责人胡高江笑道。
近年来,该乡始终紧盯党员“红”的特性,不断强化党员服务意识,成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小组10个,按照“1+X+X”联系服务模式,真正把党员服务做全、做实、做到位。同时,围绕党员“先进性”“示范性”等优良品质,积极探索“党员+”新模式,示范引领产业发展、美丽湘西、网格化治理等工作,让党员的身影活跃在全乡各项事业发展的每个方面,让“红色”的暖流始终能涌入群众心中的每个角落。
烤烟的“金”,让村民荷包鼓起
去年6月21日,该乡新场村烟农彭玉香种植50亩烤烟,看着整齐摆放的一排排“金条”,心中满是喜悦。
2022年年初,在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下,她加入了种植烤烟的队伍。当地党委政府在政策支持、土地流转、资金扶持上给予了全方位、全时段的帮助,50亩烤烟产业顺利发展。“把这50亩烤烟卖出去,少说也能赚个六七万元吧,以前生活条件不太好,现在奔个小康问题应该不大了。”触着那“金色”的长条,彭玉香笑了。
2年前,盐井乡立足乡土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聚集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大户带头、小户参与、政府护航”的联合发展模式,发动烟农60余人,在热烈、龙洞、盐井等6个村种植烤烟800亩,实现烤烟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良好形势,助推产业年增收100万元。
莓茶的“银”,让人苦中有甜
4月13日,在盐井乡落地村莓茶加工坊,一条条细小“银丝”组成一个个“银色”小山堆,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莓茶又叫藤茶、白茶、甘露茶等,具有清热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因含有丰富的黄酮,所以入口较苦,不过回味却清凉甘甜。”加工坊负责人付圣平介绍,“这批莓茶大概有50多公斤,按照市场价每公斤400元来算,少说也能卖2万元。”
盐井乡抢抓乡村振兴开局年时机,深入实施永顺县委“南提质、北扩面”行动,充分结合当地地理特征及上级政策支持,大力打造“千亩莓茶”工程,发展莓茶种植2000亩、高标准修建莓茶加工坊3个,联系州农科院、吉首大学等科研院校2个,形成莓茶产业“培育+种植+采摘+加工+包装”等一体化发展体系,年增收突破,500万元。
民兵的“绿”,引人热血沸腾
“全体都有,出发!”5月5日11时,伴随着该乡民兵排长龙泉的一声命令,30余名身着“军绿”的民兵朝着热烈村罗家坡跑去。 辖区突遭暴雨,全乡多处地质隐患地段隐隐出现险情,其中罗家坡部分地段积水严重,山体滑坡、垮坎等自然灾害发生几率持续增大,8户23名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群众有难我必上,群众有险我必救”,仅半小时,23名群众就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近年来,盐井乡积极打造建强民兵队伍,围绕“意识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服务过硬”的“四硬”标准,不断强化新兵入伍、思想教育、身体锻炼、应急演练等工作,主动开展抗旱救灾、森林防灭火、物资送上门等救援行动80余次,坚持把“绿色”的热血融入到每一名民兵身上,把民兵力量发挥到一线,把护卫范围扩展到全乡,把全乡安全保障根基全力筑牢,不断提高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生态的“青”,令人心旷神怡
翻开此卷,微微一瞅,一个被“青绿”覆盖的盐井乡跃然眼前。该乡有85%的地方被青山覆盖,植被资源丰富,是一个青山环绕、绿水常伴的“生态小乡”,境内9个村各有特色,其中以车溪村为最。
车溪村位于盐井乡西北部,主体部分“车溪窝子”处于猛洞河源头,山寨依山而建、伴河而生,境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一个集“天蓝”“山青”“水绿”“房古”于一体的自然山寨。
盐井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旅游兴村、文化振乡”的原则,在扎实守住生态红线、底线的情况下,利用当地地理特色优势,积极推进“生态游”“文化游”“乡村游”“农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聚力打造以“车溪窝子为核心,周边景观为基点”的旅游大格局。
平安的“蓝”,使人宜居而安
在“蓝色”网格大背景下,有应急抢险之“蓝”,有道路导向之“蓝”,有危险提示之“蓝”,有纠纷调解之“蓝”等,不一而足。
“大哥,路滑走不了,别进去,太危险了……”2021年12月16日,在盐井乡八万坡“蓝色”应急帐篷旁,该乡政府干部杨朔拦住了一辆准备去盐井的车辆并耐心向司机解释原因。持续降雪导致八万坡交通出行不便,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人手前往八万坡设立交通服务站,劝导进出车辆,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一直以来,盐井乡不断强化“平安盐井”创建力度,在“蓝色”网格管理大背景下,纵深推进矛盾纠纷调解“321”工作法、信访维稳重点人员“五保一”责任制、吸毒人员管理“二三四”包联法等重点工作,深度盘活6名执法员、42名护林员、37名交通劝导员等工作力量,坚决守住了森林防火灭火、道路运输、生活生产、粮食安全、涉稳人群等安全稳定底线,让“蓝色”的身影出现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始终给人浓厚的安全感。
清廉的“白”,让人倍感放心
“遵守八项规定精神,严守纪律要求,严把思想作风,时刻以共产党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白色”荷花的清廉宣传画下,该乡党员干部时时重温廉洁从政思想,持续筑牢以人为本的思想之基。
盐井乡始终紧盯荷花清廉的象征品质,将清廉的“洁白”与干部教育管理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教育警示等方式,不断提高干部廉洁素养,全面营造机关廉洁氛围;另一方面,围绕清廉从政、廉洁用权要求,加强干部“8小时之外”“生活圈”“社会圈”等管理力度,全面兜紧清廉底线。
“七色画廊”里,每一卷都别出心裁、各有千秋、各具其色。这是盐井干群共同绘就的“斑斓画卷”,共同建造的“七色画廊”,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美丽盐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