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二文
这里千山万水,这里百村千寨,这里乡野万顷,这里城街十里。长鼓舞的花朵盛开在这万水千山、千寨百村、万顷乡野、十里城街。
草般广泛,无处不在;标识展示,铺天盖地。走进江华,长鼓舞留给你这般刻骨铭心的印象。
在民族事务局工作时,就已知道湖南有个江华瑶族自治县,并知道这里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在一面面长鼓上激越飞扬,不过终究是“纸上来得终觉浅”。正因如此,作为同样来自民族自治地方湘西的我,对地处湘南一隅的江华念念于心,渴望有朝一日烈烈瑶风吹拂周身,让澎湃的长鼓舞温热我的双眼。
“欢聚神州瑶都共享民族盛会”。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像一只冲锋号,集结2300多名三湘民族健儿奔向江华,书写“平等、团结、拼搏、奋进”民族体育精神,也像一条柔柔丝线,牵来万名观众分享这场“民族融合一家亲”的民族体育盛会。作为一名代表团成员,我得以这样一种机缘走进江华,同瑶都的长鼓舞萍水相逢。
四月,春天的尾巴,夏季的头部,花褪残红青杏小。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出湘西,一路向南,八个多小时的舟车劳顿,终于抵达热土江华。下了高速,车辆像一尾鱼钻向城区,这会儿起长鼓舞的影子就开始忽闪忽闪地映入眼帘,它们或紧紧抱住街头灯杆,或牢牢依附房子墙面,昭示一种文化品牌的无处不在和深入人心。
江华是全国13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神州瑶都”。接下来的日子,徜徉瑶都城区,但见十字街头、盘王广场等地或站立或横躺着的长鼓舞“身躯”,高大结实,夸张壮观。还有公园休憩亭柱造型、校园走廊柱子造型、垃圾箱耳坠装饰等等,不一而足,也大都被深深打上长鼓舞的烙印,撑起30多万瑶胞关于一个民族文化符号的骄傲与自豪。
理所当然,湖南省第十届民运会开幕式上的大型文体表演,瑶都长鼓舞当仁不让,一领风骚。舞蹈《长鼓礼赞》排山倒海、气壮山河。数百名鼓手云集,人携一鼓,列方列阵,行云变换,步起手拍间跳出千变万化、粗狂野性的姿势,用舞蹈的语言、音乐的灵动,生辉瑶族传统文化的表壳与内核,坦露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
鼓的历史,从来与战争纠葛一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击鼓的最初要义无非振作士兵士气,奋勇冲锋,后来逐渐衍生为激越与欢愉情绪的载体和宣泄口。脱胎于起源很早的祭祀瑶族祖先盘王仪典及乱力怪神巫术活动的瑶都长鼓舞离经叛道,全无战争工具的冷血肃杀,相反其娱人娱神的耍玩因子带来多少人间烟火气息。
站在“瑶都长鼓舞”的边缘,我看到虽然沧桑却写满幸福的笑脸在鼓舞里怒放,看到种树伐林造屋、耕种、收获等劳动场景在鼓舞里显影,看到沃野稻菽千重浪、山欢水笑人欢乐的景象在鼓舞里绽放,看到桃李花开、狼奔豕突的动植物形象在鼓舞里躲藏,看到燃香点烛、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的亘古仪典在鼓舞里昭然,看到巧笑倩兮、山歌为媒、芦笙传情等情爱细节在鼓舞里穿行,更看到瑶胞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粗狂豪迈的作风秉性在鼓舞里流淌,进而想象到“神州瑶都·梦里江华”的万般风情。
本次湖南省民运会各族儿女相聚神州瑶都江华,赛场上共同团结奋斗进步,彼此的心早已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而紧紧相连。负责对口接待我所在代表团的江华县统计局官员们不仅服务至微,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向我讲述起瑶都长鼓舞野草般的葳蕤蓬勃。
他们说,在“神州瑶都”大到每个瑶乡、每个瑶寨、每个瑶族百姓落脚的地方,小到学校、农家院子、休憩广场,一支支鼓队似朵朵花儿绽放在茫茫村野和喧嚣城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他们说,在“神州瑶都”的城市和乡村,每逢春节、元宵、三月三起愿节、六月六赛土神、十月十六耍歌堂,以及香歌节等一个个重大节会,就是一次万众云集的古老狂欢。这一场生动活泼、神奇怪异、柔中带刚的平和类长鼓舞,让你精气舒缓,快乐欢愉,但那一场跳跃旋转、粗犷奔放、刚中带柔的劲霸类长鼓舞,却让你热血贲张,心跳恍如那面面长鼓咚咚作响。
其实,瑶都长鼓舞早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皈依。瑶胞们掏心掏肺去深爱历久弥新的祖先歌舞,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