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7月10日

湘西创建国家高新区ABC

意料之外的湘西——湘西高新区。 吴 刚 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 刚

自2020年我州全境实现脱贫摘帽以来,为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打造经济新引擎,我州举全州之力,以湘西高新区为主体,积极谋划创建国家高新区。2020年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致函科技部,明确将国务院2020年真抓实干奖励指标用于支持湘西创建国家高新区;2020年12月,我州在北京成功召开了“创国”专家咨询会;2021年2月,我州被列入现场调研名单。2023年春,国务院实施机构改革,将“国家高新区”审批业务从科技部剥离,交由工信部负责,目前我州正在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那么,作为一名湘西人,你对我州创建国家高新区的情况,知道多少?

创建的理由

创建国家高新区,是湘西经济发展突破历史惯性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湘西州唯有坚决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高新区为主阵地,以前瞻思维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快速布局前沿产业、未来产业,清扫历史沉疴,突破历史惯性,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创建国家高新区,是湘西经济发展契合时代节奏的需要。湘西经济发展历来处于跟随型慢节奏的状态,始终没有同步时代的步伐。创建国家高新区,就是要在国家的支持下,打破生产要素分配不均衡的瓶颈,催生做强优势产业,推动湘西经济追上并同步时代发展的节奏。

创建国家高新区,是湘西经济发展融入未来格局的需要。过去,湘西经济发展因自身的不强大,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始终处于次要地位,陷于“弱者恒弱”的泥潭难以自拔。创建国家高新区,就是要在国家的支持下,赋予湘西经济发展更重的砝码,注入更强动力,集聚更强实力,打破恒弱僵局,融入到更高层次、未来层次的发展格局中去。

创建国家高新区,是湘西经济发展打造驱动引擎的需要。当前,湘西州经济发展的层次不高、龙头不显、动力不足,亟需具有统治力的强大产业、巨型企业、新兴行业来带动引领。创建国家高新区,就是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集群、引进和孵化大型企业、探索新发展模式,将园区打造成驱动全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创建的基础

优惠政策多重叠加。湘西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少数民族自治、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多重优惠政策。区位交通更加便利。基本形成了高速、高铁、水运、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格局,融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2小时经济圈。

创新要素加快聚集。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拥有一本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及9所职业学院,并与中南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微细球形铝粉基地”“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平台;建有多个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等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拥有农村劳动力149万,常年务工人数86万,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

产业转型加速提质。全州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年增长均在20%以上,铝系产品、锰系产品、钒氮合金、电解金属铬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在长沙高新区共建“科创飞地”,与广州市共建湘西(广州)工业园,与湖北省共建经济协作示范区,与重庆、贵州共同开展锰资源综合利用。

创建的底气

从全州来说。湘西是绿色生态美好之州,拥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湿地公园和4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超过75%,出产中药材2000多种,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地区”之一、全球最大富硒猕猴桃基地、全国最大椪柑和百合基地、湖南省最大茶叶基地。湘西是矿产资源独特之州,具有较为独特的矿产资源,锰矿储量全国第二,铅锌矿储量全国第三,钒矿、铝矿储量湖南第一。湘西是文化风情绚烂之州,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1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历史文化名镇、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2个传统村落和1517处历史文化古迹。湘西是红色血脉赓续之州,革命年代,湘西是红二方面军诞生地和红军长征的最后出发地,走出了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新时代,湘西是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矮寨大桥成为新时代红色地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湘西是后发追赶奋进之州,2022年,我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全省第一,5项工作获省政府综合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30多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从园区来说。湘西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始终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稳中提质,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园区面貌日新月异。湘西高新区发展地位凸显,2022年,全区以占全州1.3%的人口规模、0.13%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州56%的工业总产值、74%的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78%的出口创汇,聚集了全州41%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为湘西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引领湘西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湘西高新区发展质量优秀,2021年,园区在创新发展绩效评价上位列全省46家高新区中的第11名;2022年,在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评价上位列全省16家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中的第2名、在营商环境评价上位列全省133个省级园区中的第4名,历年来先后被授予“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微细球形铝粉基地”“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和“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等称号。

创建的好处

从州内看意义重大,比如——

改革创新有了试验田。拥有国家高新区,湘西就拥有了更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新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为全州创新发展提供示范和动力。

经济发展有了增长极。拥有国家高新区,湘西就拥有了更高层次的产业聚集区,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招引强大企业、孵化特色产业、探索未来产业,形成聚集效应,成为全州乃至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乡村振兴有了输血泵。拥有国家高新区,湘西就拥有了更优质的财源税源,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为正在彻底改变湘西落后面貌的乡村振兴大业提供更大力度的输血支持,更大程度地保障湘西州乡村振兴工作不因财力不足而留下遗憾,有力支撑湘西州建成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从大局看好处不少,比如——

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湘西生态资源、矿产资源比较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一带一部”新定位和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的嘱托,有力支撑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好地践行“两山”理念,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推动绿色湘西可持续发展,将湘西打造成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

有利于湘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支撑湘西州建成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湘西的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湘西州创建国家高新区,对湘西实现现代化具有关键性战略意义……总之,创建国家高新区,就是希望在我州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得到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以更高的平台、更新的格局、更优的要素,推进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走出一条具有湘西特色、时代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来。

也许,每一名湘西人的支持,都将给我州实现“创国梦”,增加一分力量。

--> 2023-07-10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4021.html 1 湘西创建国家高新区ABC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