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桂华 姚 锐)今年以来,我州各级各部门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把学生防溺水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思想认识、强化宣传教育、强化结对帮扶、强化隐患防控等举措,全面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
强化思想认识,用“满心忧”换取“全域安”。紧紧围绕校园安全这一工作重点,始终绷紧防溺水工作“思想弦”“责任弦”“安全弦”。州委、州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全州校园防溺水安全工作推进会;州教体局主持召开9次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生防溺水工作;州学安委建立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分析教体安全形势,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和改进措施。不断建立健全防溺水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政府牵头、乡镇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校联防”的责任体系与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学校和家长“四方责任”,实现全州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确保防溺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宣传教育,用“碎碎念”扣紧“紧箍咒”。推行“1530”安全教育机制(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深入开展防溺水“十个一”教育活动,普及“七不两会”,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积极组织师生家长参与“湖南省中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课”活动,累计观看达153.5万人次。制作和播发《湘西州学安委防溺水“村村响”广播稿》,在全州1791个村(社区)通过“村村响”广播、移动宣传车均广播提醒3次以上。通过红湘西、湘西融媒、湘西教体网、“湘西教体之窗”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防溺水87期,累计阅读点击量达102.3万人次。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向全州所有手机用户每周至少发送1条防溺水提醒短信。
强化结对帮扶,用“手牵手”织密“安全网”。充分发挥“村辅警”“执委妈妈”“儿童主任”“党员大学生”作用,采取“1+1”或“1+N”的方式与留守儿童、单亲子女、生活在重点水域周围孩子结对关爱帮扶,定期入户走访,开展宣传教育。全州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791个,20321名“儿童主任”和“执委妈妈”结对23231户家庭,帮扶30607名留守儿童,实现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儿童主任”和“执委妈妈”全覆盖。发挥全州6700余个基层团组织作用,采用“团支部书记+青年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的模式,发动5000余名青年志愿者组建880余支防溺水应急青年志愿服务队,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开展关爱帮扶、宣传教育和巡逻劝导等工作。
强化隐患防控,用“点对点”堵严“风险口”。推进落实一个警示牌、一根救生绳、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杆等“四个一”建设,对352座水库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全州河道、山塘、沟渠、水库、在建水利工程及废弃矿井等溺水易发处、醒目位置处新增或更换警示标牌4717块、救生绳2296根、救生圈3245个、救生竹竿3000余根。对水库大坝、重点河段等水域易下水部位增设防护网2600米,并适时对救生设施进行更新和补充。聘请专职巡河员1546人,发动村(社区)干部、驻村辅警、志愿者和“五老人员”等群体12.6万余人次,巡查重点水域2.3万余个次,发现水域安全隐患数1690余处,整改安全隐患1450余处,成功预防和制止学生下水行为59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