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全面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成绩确实可喜。但讲文明也要注意在不同环境、不同空间、不同人物上的适用性,不能只讲文明而丢了人情味。
首先,我们要讲文明。儿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家长不管束;休息时间,广场舞音乐分贝超标;专供环卫、外卖的爱心冰箱被市民一扫而空……这一系列行为,让大家义愤填膺、口诛笔伐。在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行为确实让人深恶痛绝。
其次,讲文明要有人情味。放眼全国,多地为文明城市创建城管暴力强硬执法,让人闻之色变;取消地摊经济,城市少了烟火气;停车难、停车贵,路边短时停放锁车、抄牌,难了办事老百姓。回看淄博烧烤,火爆的不是烧烤,而是淄博从上到下、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所体现出的人情味。老百姓喜欢烟火气,那就打造烟火气,迎合人情味的回归,这同样是一种文明,一种更高程度的文明。
讲文明与人情味应该深度融合。如今,全国各地学习淄博经验,各行各业迎合人情味的回归,人情味在文明的环境里仿佛恣意生长。讲文明与人情味,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人情味就像一颗颗种子,它们扎根成长,离不开政府、社会、群众的多方呵护。城市需要文明发展,老百姓需要烟火气、人情味,二者协同发展,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同身受文明城市带来的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