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7月13日

乡贤高成

梁厚能

高成,比我大十多岁,满头银发,早已年过古稀,但他岁大,我辈大,按辈分,我是他的远房叔叔。

1

在老家龙山县桂塘坝乡里,高成算得上一个人物。

新中国成立那年,高成来到这个世上。他天资聪颖,八岁进入桂塘完小读书,毕业后考入召市四中,后又考取龙山县第一中学高中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还是班里和学生会的干部。老师和乡亲们都看好他,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但是,高成家有八个兄弟姊妹,母亲瘫痪在床,身边离不得人,兄长又远在外地求学,大姐是个盲人,五个妹妹尚幼,父亲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家境实在太困难了。因交不起学费,高成最后不得不辍学,含泪离开了学校。

回乡后,高成在生产队参加生产劳动。后来,参加修建枝柳铁路,任过司务长。铁路修通后,高成又回到家里。刚好大队在梁家寨旁的许家堡建了一个综合加工厂和火电厂,他便在厂里当工人,负责掌管机器操作和从事大米、面粉、桐茶籽等的加工。因厂子就在寨子旁,我对这些机器设备好奇,每当放学或放假,经常跑过去看稀奇。

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与高成打交道,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譬如,当年的火电厂,晚上机器经常坏,社员们劳作一天回来,正需要照明,突然停电抹黑,肯定会骂电厂的人。每当在这时,我说:“高成,现在肯定你们又要挨骂了。”只见他一边忙着与同事张明星修机器,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哪个骂我,我先骂!哪个骂我,我先骂!”颇有点阿Q的味道。

2

1973年,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次年,高成被县里选派到海南岛学习杂交水稻制种。当时,社员们几乎未出过远门,个别甚至连县城都未去过。他能去那么远的地方见世面,大家都羡慕不已。

记得高成回来时,带回来几个大大的海螺和几个圆圆的椰子,社员们第一次见椰子,感到稀奇,围着椰子品头论足,说“这个圆东东,壳壳怎么这么硬呀!”有的拿菜刀切,有的用柴刀砍,有的用斧头砍。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搞出名堂。后来,还是高成亲自动手,在椰子顶部找到椰眼,用小尖刀在椰眼位置,稍一用力就打开了。在场的大人小孩,每人都分得了一调羹椰汁和一小坨嫰白嫰白的椰肉,吃得津津有味,连说:“好吃!好吃!”椰汁的清甜凉口,椰肉的香脆,我至今还回味得起。

高成回来后,常给我讲起在海南岛的见闻。那里广阔无垠的大海,成片成片的椰林,堆满贝壳、海螺的沙滩,一切对我来说都充满了好奇和诱惑,心想有机会一定要去“天涯海角”看看。

记得他还给我讲述了一桩有意思的事情。当年大家对吃饭看得重,同去的有一个人,爱占点小便宜。每次到食堂吃饭,他都抢先拿看似饭最多的那碗。大家心知肚明,又不好说出来。有一次高成提前来到厨房,与炊事员商量后,一起对饭做了点手脚,有意戏弄那人。他俩先将一块煳锅巴放在碗里,底下是空的,锅巴上面薄薄地撒点饭,这样看起来是垒尖的一大碗,实际没有多少饭。而其他的碗,饭被压得紧紧的,看起来不多。吃饭时,那人一进厨房就端走了那碗饭,吃着吃着发觉不对劲,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而高成却在一旁悄悄观察,差点笑喷。从此,那人再也不选饭碗了。

高成从海南回来后,在中坝子从事杂交水稻制种。我经常看见他戴着一顶草帽,到田埂上来回观察,不时在一个小本本上记录什么,有时与社员拉着一条绳子赶稻花粉,真像一个农业技术员的样子。以后听说制种搞成功了。

完成制种后,高成又回生产队当社员。有一次生产队喊工,副队长王蛮子给社员布置任务,要求社员必须在次日早晨七点钟赶到工地。其他社员没有人说什么,只见高成故意给王蛮子出难题,说:“我们起床是听鸡叫,不知何时是七点。你要我们早晨七点准时赶到,你要给我们每个人买一个闹钟,否则,就赶不到。”王蛮子是个粗人,被他的歪道理搞得下不得台。

3

高成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此后,他的才能慢慢显现出来,先后在生产队担任副队长、民兵排长,在大队加工厂任厂长。

我们那一带,盛产桐茶、油菜,过去打油用木榨,不仅出油率低,而且费力费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高成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商机,于是动员寨上的两个叔叔,三家筹资买来电动榨油设备,联合在油坊潭开办植物油加工厂。我开玩笑说,这是我们村第一家“三资”企业。

由于设备先进,出油率高,服务态度又好,湘鄂渝边区的村民都把自家产的桐茶籽、油菜籽运来加工,一些村民在边区收购桐茶籽也到此加工,然后卖油,赚取差价。一时间,油坊潭附近,桐茶籽、油桶堆成山,来往车辆络绎不绝,他们三叔侄赚得盆满钵满,同时还带动了部分村民致富。另外,高成又在油坊附近建了个打米、做面的小作坊,聘请堂弟全权打理。

高成的妻子刘大妹非常勤劳贤惠。高成在外面打拼,她在家里每年喂两头大肥猪,并且起早贪黑把几亩责任田土打理好,田土年年丰收,每年收得稻谷包谷几千斤。就这样,高成很快成为村里最先富裕起来的人,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4

高成的精明和敏锐的市场眼光,在村民中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也引起了社会关注。这时,村里老一代村干部陆续退休,于是,桂塘乡(1993年撤乡建镇)党委把目光投向了高成,加紧培养。1990年,村支两委换届,高成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组织和村民的信任,让高成干劲十足,他的才能也得到施展。而后,他接任村主任、村支部书记,这村官一当就是二十多年,直至2017年退休。

在担任村主干的二十余年里,高成团结带领村支两委,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努力改变家乡面貌,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整修了通村公路,修通硬化了连接重庆酉阳可大湖的跨省边际公路,全村十三个自然寨全部通公路,大部分已经硬化。架设了高压线和进行了农网改造。家家户户用上了电,村民加工不出寨。新修了一栋两层楼的村部和小学。修建大小桥梁五座,整修河堤多处,有效防止水冲砂压的洪涝灾害,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成功的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高成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在任村主干的第十个年头,他曾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虽捡回了一条命,但脑部受了重伤,体质每况愈下。而那段时间,村里工作又遇到不少阻力,于是他多次向镇党委提出辞职。

镇党委书记在多次挽留无果的情况下,到村里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请大家推举新支书人选,结果,大家都把票投向高成。高成看到这种情况,再也不好意思提辞职了,于是表态说:“既然大家都信任我,我还有什么讲的呢?好!我又继续攒劲逮!”就这样,他又干了十多年,各项工作在镇里名列前茅。

5

高成在担任村支书的二十多年里,常规工作不用说了,我认为,干得最漂亮的事情有两件。

第一件就是下死决心保护农田。田土实行责任制后,很多地方的村民担心政策变、被收回,于是将房屋修建在责任田里,认为这样世世代代就是自家的了。这样一来大量农田被占,原来漂亮的田园不见了。高成认为经济落后一点,可以跟上去,良田耕地一旦被占了就无法恢复。为防止我们村也出现类似情况,他不怕得罪人,坚决不准村民随意占田修屋。实在要修新房的,他要求必须沿寨边山边修,不得在坝子中修。由于坚持原则,也得罪不少人,在他实在顶不住时,我们暗中给打气撑腰,要他向镇里汇报,请求镇里出面制止。由于高成的坚持,乱占田修屋在村里基本得到控制,从而保留住了近千亩田园风光。每当秋收时节,外地人到我们古道溪村来,看见稻浪滚滚,遍地金黄,都由衷地感叹这是难得一见的田园风情画卷。

第二件事就是下大力封山育林。我们那一带属于丘陵,沙性土壤,山小山矮,山上的树木本来就不多。以前村民起屋、烧饭、取暖,都是上山砍树。这样山头被砍得光秃秃的,水土流失严重,古道溪水干了,灌溉成了问题,水井也干了,村民吃水成了问题。

高成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他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带领村民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同时,禁止乱砍滥伐,将敢抓敢干的王蛮子任命为村护林员。他还吸取其他地方公路修通到哪里,哪里森林就被砍光的教训,制定“土”政策,约束村民的行为。为了表示对他的声援与支持,每年回老家过春节,我都发动家人、村在外工作人员与村干部一道在古道溪沿岸植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在我们村的山头、溪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树木,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观,干涸多年的水井来水了,古道溪也不断流了,成为远近闻名的绿化村。

6

退休后的高成,也没闲着,他与儿子明胜在自家责任田里,建了一个大棚,整天打理他的反季蔬菜。同时,家里又给他安排了一个更重要的任务:照看三个重孙。满头银发的他抱着重孙到寨里转悠,见到我直诉苦:“老叔,您看这个活路,比当村支书还老伙些,名义上是退休了,其实哪得歇息哦。” 我见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乐滋滋的,享受着天伦之乐。

每年春节,他都要请我到他家聚一聚,我也乐意来到这山水田园。他闲暇时喜欢看书,每次去他家,我都会给他带上一摞书籍。每次他一见到书,高兴得像个孩子,说:“老叔,感谢你给我带这么多精神食粮,我又可以看上半年了。”

有道是,少年叔侄当弟兄。有时他也与我斗嘴,我们俩的对话,常把旁人逗乐,讲“就像听相声”。

其实,在与高成数十年的交往中,我体会到了他对我这个老叔的尊重。四年前,我突患脑溢血,躺在州人民医院抢救。他闻讯后,比谁都着急,与堂弟包车连夜往吉首赶,不想车子坏在了矮寨坡头,待师傅将车子修好赶到吉首已是半夜,饥肠辘辘的他俩顾不上买点吃的,就风尘仆仆来到病房。高成坐在床头,握住我的手说:“老叔,您要挺住。我相信您会好起来!我还等您到我家逮饭呢!”我转院到长沙后,他又打电话要他那在长沙工作的侄儿到医院看我,鼓励我。我们的叔侄情分,在危难时刻得到升华。

高成的家庭,是村里耕读传家的典范。他的父亲,一辈子勤耕苦做,一人养育了八个儿女。现在他与他大哥这一大家有国家公职人员十多人。古道溪村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主任医师、第一个农艺师、第一个工程师均出自他们家。

近年来,我在老家力推传统文化进家庭,要他带头作样板。他欣然答应,现在他家堂屋、客厅、餐厅都挂有名家字画,去年我又帮他家堂屋刻了一幅匾额和一副楹联。匾额为:“耕读传家”;楹联为:“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内容巧改纪晓岚的联句。

前年,我计划在老家修建一座凉亭,既作为梁家寨碑林的配套景观,又作为村民歇息、摆龙门阵之所,我将备料的任务交给高成。他一边带孙,一边联络,很快备齐,现在凉亭已顺利完工。

去年,村里建起了村史馆, 我俩相约前往参观。 他发现自己的大名在乡贤名录中,自嘲道:“我一个土老百姓,算什么乡贤。”我打趣地说:“你莫非是一般老鼠药?谦虚过度等于骄傲,当之无愧也!”

--> 2023-07-13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4263.html 1 乡贤高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