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蛟
身高一米八,浓眉大眼的曹吉良,是保靖县人,今年虽已经91岁了,谈吐依然铿锵有力。他在1951年18岁时参军,同年11月,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加入我国抗美援朝志愿军第47军141师, 先驻扎在辽宁省安东镇(现丹东市安东地区),后乘夜渡江抵达朝鲜战场。战场上主要负责伤员抢救和担架运送工作,先后救护转移100余名受伤战友,被亲切地称为“赛过死神的人”。
回想起入朝作战,曹吉良眼神坚定,思绪清晰,将我们带到了那段峥嵘岁月。1950年11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为防止我军通过铁路运输部队进入朝鲜,刻意炸毁丹东到朝鲜的鸭绿江铁路大桥,导致中国人民志愿军只能坐船进入朝鲜。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大船,都是渔民借来的小渔船,几十条,有的能坐七八个人,有的能坐十来个人。我们都很担心坐船时会遭到敌军轰炸。”曹吉良说,“那时候,我们投入朝鲜战场的空军力量有限,制空权在美军手里,抢渡鸭绿江的时候,都是悄悄进行的。”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在白天,美军的侦察机来回飞,只要一看到疑似有部队活动的迹象,轰炸机就会来轰炸,所以志愿军往往在后半夜,趁着美军侦察和防御薄弱的时间段,分批次乘坐小渔船过江,有时候桨不够,大家就用手划。“当时,有的战士不小心翻下了船,到河里游,游不起了就抓住旁边的船舷,泡在水里一起游过去。 ”
就这样,在紧张的气氛中,他随部队登上了朝鲜的土地。
到达朝鲜之后,曹吉良随部队到新义州休整了几天。不久,部队接到指令,说美军部队要从朝鲜的西海岸登陆,上级命令要赶在美军登陆前到西海岸做提前防御,有一百多公里。很快他们出发了,白天到树林子里休息、学朝鲜语,晚上就急行军往西海岸赶,只用了两个晚上就赶到了预定区域。但是后来美军又改变战略,取消登陆, 部队休整后,赶往前线支援去了。 赶往前线的十来天时间里,美军的飞机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侦查,曹吉良和战友们白天不敢动,晚上行军。晚上也不敢点火把、打手电,都是一个挨着一个,摸黑向前走。有时候,行军时会突然听到传令“原地休息,等待掉队人马”。曹吉良说:“那时候高度警惕啊,要防止自己走散了,还要提防敌人的侦察兵。”
“记得有一次,我们行军过程中,发现有一小队美军侦察兵到跟踪,部队安排我们排去抓他们。”按照计划,大部队佯装继续前进,曹吉良和战友悄悄摸到美军队伍后面,发现了美军侦查小队正在用话报机向对方报送情报。“我们几个一起冲上去,将他按倒,又有几个拿枪控制了另外三个人美国兵,把他们缴械活捉,并缴获一部话报机。”
曹吉良所在的部队一直沿着海岸线南下前线,在行军过程中,在天德山、夜月山打了几场小规模防御战,美军都是靠炮兵和飞机轰炸,地面部队很少与他们面对面交锋。
“在朝鲜战争的三年时间里,我记忆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在战争结束前夕,三八线附近的无名高地战斗,也是后来我们讲的老秃山战役,那叫一个惨烈。”曹吉良回忆说,这个地方,原本大家都不晓得地名,战斗打响以后,美军火炮和空军部队轮番对这个高地进行轰炸,把那里的土都炸翻了几翻,树都炸没了,最后成了光秃秃的一座山。1953年,作家老舍作为战地记者来到部队采访,一问地名,大家都不晓得喊什么,他看到光秃秃的山感叹:“就叫它‘老秃山’吧。”后来,老舍写了一篇关于这场战斗的文章,名字就是《无名高地有了名》,还拍成了电影,描写的就是曹吉良当时参加的老秃山战役情况。
那场战斗中,美军疯狂地轰炸,在无名高地约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倾泻了数以十万计的炸弹和炮弹。曹吉良回忆说: “当时,我是负责战场伤员抢救,搞担架运输的,记得战斗打响后,我和队友在观察哨查看战场战友受伤情况,以便及时营救。”由于过于专注,曹吉良没留心天上敌人轰炸机动向,当听到飞机轰鸣声越来越大时,才发现敌人的一架轰炸机朝他而来。他预感到大事不好,赶紧拉着旁边的一个战友跳进一个“猫耳洞”里卧倒。随后,就听到炸弹爆炸,震得他们什么都听不见了。等到反应过来时,发现观察哨旁几根大腿粗的树干已经被弹片砍断。“ 如果再晚个几秒钟,可能我两个都永远留在了那里。”
“打仗的时候,有几个战友聚到一起研究战场形势,敌人的炮弹打过来,他们四个全都倒下了。来自长沙的一个战友,叫高辉,战斗中在进行战术移动的时候,刚好一枚炮弹落到他那里,人都炸飞了。还有一个叫彭绍权,一只脚被炸断,不过命保住了,回国后,部队很照顾他,派他到荣军学校里当了教员……”曾经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老人的眼前。
“朝鲜战争三年时间里,我们所在的团里保靖籍的战士就有300多人,回来的却只有一部分。目前只有我、彭德荣、田维坚、彭兴顺健在了。”说到这里,曹吉良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曹吉良在朝鲜战斗了四年,最后一年到三八线附近的一个叫丰坪里的火车站负责防御物资的装卸和看守,主要是防止美国撕毁《停战协议》反扑。1954年,他随部队撤回国内返回广西驻地,1958年退伍复原回家。
曹吉良复原后,育有四个儿女,现年91岁的他,已是儿孙满堂,生活幸福。但他仍然忘不了曾经的那段峥嵘岁月,时常给晚辈们讲述他朝鲜战场的经历,怀念曾经在一起的战友们,还写了一本回忆录名叫《难忘的岁月》。在他心中,这段抗美援朝战斗经历是他一生中最值得追忆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