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7月14日

青山连绵沅水长

○龙清彰

从斗篷山到德山,两千余里路程,沅水走得艰难曲折,走得波澜壮阔,也走得如诗如画。

青山连绵相拥,花草树木相随,城镇村寨逐水而居,一丘丘、一梯梯田土接连不断地撒向岸边。沅水,醉了青山,迷了草木,还让两岸人家全心全意地劳作和心甘情愿地繁衍生息。

最初的沅水,以一条小溪的模样出发。溪水在沙石间蹦蹦跳跳,或在岩板上轻快地漂,没有片刻的宁静。往前,一条又一条溪河汇过来,获得新生力量后,沅水不断地增宽、增深,直至增成一江碧水,彻底隐去水底的草和沙石。此时的沅水,浩浩汤汤,势不可挡。

两岸的山又高又大,高到顶子钻进云层里去,大到房子、村寨,甚至城镇住在其间还绰绰有余。两岸的山此起彼伏,夹着沅水奔腾而去,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苍茫迷蒙。水过之处,一条忽宽忽窄、忽深忽浅的峡谷,劈山开路,一往无前。于是,铁板一块的云贵高原,划出了一道弯弯翘翘的口子,崇山峻岭的湘西,凿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沅水在口子或通道中流淌,时而前阻后拥,踌躇不前;时而飙滩过关,一泻千里。走累了,仰面朝天,歇一歇气。歇好了,呼朋引伴,继续赶路。

山好像预知沅水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提前做好了让沅水流出千姿百态的准备。而沅水想到即将走进向往已久的大海,掩饰不住兴奋和激动,大呼小叫向前冲。不料,一个山弯迎面拦截,水来不及止步,一头撞去,撞得晕头转向,坠入青幽幽的深潭,经历一番天旋地转,转成一个个或明或暗、或深或浅的漩水涡,一圈一圈向外抛,直至抛出深潭,继续前行。

本以为接下来的路是通天大道。谁想到高高的山梁一跃而下,像条焦渴的巨龙,扎进水中痛饮,庞大的岭坎堵塞了水路。水不甘心堵路,接二连三撞击岭坎,亿万年过去,岭坎纹丝不动,水只好低声下气,绕道而行。看到水将从这边绕过,山赶紧扔下又一条岭坎拦路,水不得不又一次回头绕路。就这样,你拦我绕,我绕你拦,山和水相互较劲、纠缠,难分解难。如此,沅水如长蛇钻山,左拐右拐,碰碰磕磕,虽然道阻且长,但一心向前,矢志不移。

眼看堵不住沅水的脚步,山峰山脉干脆从上到下一刀而落,切出两面对峙的悬崖,将广阔的天空夹成一条缝,一根线;将浩荡的水流夹得呼呼啸啸,挤挤搡搡。面对悬崖夹击,沅水推波逐浪,毫不畏惧地冲进崖中。悬崖稳如铜墙铁壁,牢牢控制水的流向。水不甘心被控制,被束缚,翻来覆去挣扎着,摇头摆尾咆哮着,一次次撞击崖壁,企图破壁而出。任你如何闹腾,我自岿然不动,万般不甘的沅水,只得从崖间穿过,别无选择。

转一个弯子,山豁然张开,天辽远深邃,碰碰磕磕的沅水,得以放慢步子,喘喘气,舒舒腰,看看风景。前面,沙鸥翔集,白鹭横江,鱼虾嬉戏。渔船悠悠晃晃划开绿波,漫不经心地在水面移动。几只鱼鹰蹲在船舷上,锐利的眼睛紧盯水中的鱼儿。等鱼儿游到眼皮底下,鱼鹰一个猛子扎进水中,精准地将鱼咬住。尔后,冲出水面,跃回船中,扇动翅膀,左摇右摆来到主人跟前,邀功请赏。不知不觉,岸边炊烟袅袅,天空夕阳西斜,水面浮光跃金。

沅水歇脚时,山脉降下身姿,且不断后退,退出一块坪坝,从水边铺到山脚。坪坝上水田一丘连一丘,屋舍一栋接一栋,古树遍绕村寨。船行沅水,村民躬耕的身影,清晰可见,鸡鸣狗吠之声,不时入耳,一个个苗寨、侗寨、瑶寨、土家寨、布依寨,静好得如同世外桃源。每见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如织,那是都匀、凯里、洪江、泸溪、沅陵、常德等城市,如珍珠般串在岸边。灯红酒绿的气息,五光十色的美景,让人群像飞蛾一样赴进城里。繁华的街头,成功的梦想,让脚步再也停不下来。岁月轮了一回又一回,人群换了一茬又一茬,看尽城市百态,沅水依然故我。

从天而降的山坡顿一顿脚,顿出一两级台地,刹一刹车,刹开一片缓坡。沅水人家赶紧把台地扩宽,把缓坡挖平,把房屋起到台地和缓坡上。台地和缓坡装不下,就把柱子接起来,往坡下坎下延长,延成一栋栋吊脚楼,吊在水边、坡边、崖边,吊成永恒的守望和一见倾心的风景。听沅水涛声而息,看沅水涨落而作,沅水人家离不开沅水,沅水永远守护沅水人家。

沅水,从亿万年流来。亿万年的行程,记忆已经模糊,故事长满了灰,唯沅水鲜活如初。沅水之所以鲜活如初,是因为一路有伴,从未孤单。

就算古到人们难以想象的远古,沅水仍有青草绿树作陪,有飞禽走兽相伴,有鱼游虾戏打发漫长时光。后来,由猿人变成的人在沅水边用石头砸鱼撵肉,沅水开始沾染人类的气息,人与沅水的故事由此上演。接下来的日子,房屋从少到多聚集,田土成片连块铺展,一个个村落、一座座城镇按照人们的意愿撒在岸边,人间烟火从此漫进岁月长河,生生不息。

拂去岁月的尘埃,源远流长的文明,正从沅水之滨向大千世界传递。十万年前人类的打制石器,从沅江市牛栏岭的地底取出。七千年前人类的磨制石器,从洪江市高庙遗址的土中掘出。六千年前的玉器、陶器、石器,从泸溪县下湾遗址出世。还有沅水支流的锦江古人类遗址,武水的史前遗址,酉水的东洛、四方城旧石器遗址等四百多处古迹,实证了沅水流域史前人类对生存和发展进行了大量的艰辛的探索,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

“沅水山出象郡镡城西”。自《山海经》给沅水取名,沅水文化从此涌波掀浪,连绵不绝,一发而不可收拾。

商周以降,青铜器、陶器、铁器、玻璃器和竹简木简等数以万计文物,从沅水流域破土而出。神话传说、巫风傩戏、纤夫号子、民族歌舞等六十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沅水两岸薪火传承。镇远、隆里、洪江、黔阳、浦市、里耶等十多座古镇古城,在沅水干流支流咀嚼往日繁华,感慨世事沧桑。

坐井观天两千年的秦简,出里耶,下酉水,汇沅水,天南海北讲述秦朝未知的迷,大秦帝国再添新风采。高亢、嘹亮的辰河高腔,从浦市码头上船,乘沅水波涛,穿时光隧道,撒向四面八方,风靡两百余年,常唱常新。戴着惊悚的神灵面具,两人一台戏的“咚咚推”,土里土气醉倒人;跳着鬼模鬼样舞蹈,演出《孟姜女》《龙王女》的傩戏,始终是沅水人家逢年过节的大戏。

一个化作岩峰痴望沅水,一个沉入沅水魂绕岩峰,盘瓠与辛女的爱情神话,化作沅水的浪涛,奔流不息。仰阿莎与月亮的爱情传说,在婉转悦耳的盘歌声中,汇入沅水,缠绵悱恻,如梦似幻。祖公与祖婆的爱情故事,从吕洞山启程,顺水而下,穿峡谷,进峒河,入沅水,海枯石烂,忠贞不移。

这水,载着一位流放的官员,辞别《湘夫人》,吟诵《离骚》,一路《思美人》,《涉江》而来,边走边悲怆地发出《天问》。两千多年烟云,那落拓的身影,让沅水挥之不去。这水,载着一名十四岁少年,过《桃源与沅州》,遇《一个多情水手与多情妇人》,宿《厢子岩》,做《鸭窠围的梦》,至《泸溪黄昏》下船,后以《边城》名扬四海。一晃百年,浩浩沅水至今流淌他的故事。这水,还载着陶渊明、刘长卿、王昌龄、王守仁等成千上万文人骚客吟诗作赋,连水底的沙石也被熏得满腹经纶。

一千二百一十三名书家书写一千五百三十首诗,雕成四公里的诗墙,牢牢地钉在沅水左岸,守护常德的安宁。这些诗,不过是沅水诗海里的几朵浪花而已。沅水的诗,何止千首,沅水的文,何止万篇,再长的诗墙,恐难以装下。

沅水,不仅流淌无边的情与景,还流淌着无尽的诗与文。

--> 2023-07-14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4349.html 1 青山连绵沅水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