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锦文
从大学毕业至今,在湘西已待了二十余载。
今年小暑节气,携妻儿终于回到了家乡——福建省漳州市。
海边的大蚊子借着蝉鸣的噪音,时不时给你来上一大口,让你又躁又痒。白天的燥热和晚上蚊子的叮咬,是这个夏天的主色彩和主旋律。我却独爱这个满是色彩的夏天。
传统闽南的夏天是阿嫲(奶奶)凌晨四点的粥。闽南人的勤劳,大抵都体现在阿嫲的身上。雄鸡刚叫完,天刚露出鱼肚白,阿嫲就爬下床,生火做粥。大概是天气炎热的原因,闽南的粥是不可能过午的,更不可过夜。闽南人对粥的要求可以精确到几时揭盖、几时搅拌、几时退火。这样的粥,确保早喝的人不生、晚喝的人不稠,这是需要经验和功夫的。
粥做好后,还会炒几个青菜一点海鲜,我最喜欢的“早餐配”是空心菜和海鱼。一锅粥加几个菜大概会在凌晨五点前全部完成,此时,阿嫲就会叫醒阿公(爷爷)起来吃粥、下地干活。倘若阿公五点二十前没有完成下地前的准备,将迎来阿嫲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这时候,阿公就会扛起锄头,走向田间地头,施肥、浇水、除草……
我严重怀疑闽南的夏天是有两个太阳的。九点过后就是烈日,那种当头晒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阿嫲会鼓励阿公,多干一下活,争取搞到十点,顶多十一点半。大多数老夫老妻,都会在十点左右因为收工问题不欢而散,各自扛起农具闷头回家……后来有了买卖,阿公就要负责在早市散场前(早晨七点半左右)到菜市场去把农产品卖掉,阿公阿嫲的争吵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也就渐渐成为了往事。
没有空调前,晌午的热是无法回避的。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在老四合院的穿堂门口坐,阿公阿爸阿叔们会在穿堂里抽烟、喝茶。喝茶是闽南人的挚爱——可以不抽烟不喝酒,但绝对不能不喝茶。而我就会在烟味茶香中,任穿堂风拂面,躺在门楣的石板上,美美地睡觉。
春华秋实,这里有普遍的光景:三月伊始,珍珠李、奈李、三华李等就陆续登场;四月,早熟桃、四月桃等一波波上市;相应的季节里,三月红、乌叶、蜜丁香、荔枝王等各类荔枝与番石榴、凤梨、莲雾等各种水果轮番登台。
自然造化独爱闽南,也给了这里夏天丰收的快乐。最让人踏实的是,六月份是早熟水稻收获的季节。孩提时,最喜欢也最讨厌六七月的水稻收割季:喜的是可以美美地吃上新粮、抓田鸡田鼠、放水抓鱼; 厌的是,大概从八九岁开始,所有的孩子都会被赶去帮收稻谷,夏天未完,手臂身上就满是稻叶的划痕和烈日暴晒的伤痕……
夏天是这方大地农忙的季节,要采收果实粮食,还要准备秋粮的播种,要用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育种、播种、收割、翻田、插秧等各项准备。
闽南的夏,是凌晨四点的粥,是上午九点的骄阳,也是中午的穿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