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再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行了详尽工作部署。这是站在新起点上对乡村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更高标准和更新要求,为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农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建设美丽乡村擘画了美好蓝图。
笔者认为,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宜业宜居、民生改善、和谐共赢相统一的目标,就要做到和美乡村宜居宜业的“面子”和“里子”“星月同辉”。
和美乡村“面子”工程是乡村振兴的硬件条件
自和美乡村建设开展以来,在农村实施了“厕所革命”,进行了改厨改厕;农村有了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日趋完善;硬化路修到村口,户与户之间实现了道路硬化;物流快递进了交通便利的乡村,人口较多的大村有卫生室,小病小恙就医不犯难,一些集镇的农村进行了生活污水治理等,和美乡村的“面子”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感受到获得感与幸福感。
和美乡村“里子”工程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
在做足“面子”工程的同时,还需要做好“里子”工程。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核心引领作用,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弘扬良好家风;着力建设法治体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培育文明乡风民风;推动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要积极培植乡土乡情,诸如村口风水树的保护、村落靠背山和照面山的封山管理,木制的油榨坊、山溪的小盘碾修缮和维护、村里的水井群,都呈现出浓浓乡情,是人们的美好记忆。因此,既要因地制宜保留当地的乡居风格,又要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既要因势利导修复生态廊道,又要发掘原有的乡土风情和乡村风貌,展示温暖乡韵乡情,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真正让乡村宜居宜业、更加美丽。
乡村振兴要做到“面子”和“里子”“星月同辉”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外在美的“面子”也要产业强的“里子”,要通过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从而实现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共赢。
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有效推进生态产业化。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打造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高质量的现代农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既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意识,又要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产业体系,不能“拿着金碗讨饭吃”,因为良好的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价值,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使其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让乡村成为现代农业的基地、旅游观光的风景地、宜业宜居的胜地、绿色发展的支撑点,让农村真正成为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向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