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7月19日

今朝学子京华聚 来日栋梁报国勤

——团结报校园小记者北京研学(第一期)侧记

文/图 伍珊珊

京城七月喜迎湘西学子, 骄阳似火乐沐明日英才。7月6日至12日,团结报校园小记者北京研学实践活动圆满举行,七天六晚的行程,220多名湘西学子行走北京,用眼睛探寻历史遗迹,用视野敲响沉睡心灵。最好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课堂也在路上,这次研学活动是一扇窗,学子们由此打开丰富多彩的新世界;也是一架桥梁,连通着书本和世界,学子们从此种下梦想的种子,终有一日生根发芽,定长成参天大树。

———题记

忆历史灿烂文明

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了解过去的文化、社会的演变。

北京,红色之都,历史之域,文化之城。

从湘西到北京,1600多公里,让这趟研学之旅来之不易,分秒必争。下火车吃完中饭,来不及多作休息,学子们前往此行第一站——天坛公园,这个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经过外坛200多棵苍郁的古柏,穿过贯通南北的丹陛桥,庄严宏伟的祈年殿出现在学子们眼前,28根金丝楠木大柱环转排列,赫然挺立,三层屋檐均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那高高的建筑为我们展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一面,清晰而不繁琐的花纹,亮丽而不凌乱的色彩,传奇而不古板的艺术,天坛中的中国艺术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这是天坛公园带给学子谢丛熙的印象。

“燕京八景,居庸叠翠”。7月8日,学子们前往居庸关长城,作为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居庸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烈日和汗水挡不住学子们攀登的热情,徒步2.5公里,终于登顶居庸关长城云台。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景色瑰丽,眺望着祖国的美好河山,学子们意气风发,领略“不到长城非好汉”。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站在长城上,学子杜淳慷慨激昂。

到达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在7月9日下午,循着导游的指引,课本上的圆明园赫然出现在面前。“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想象一下,用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殿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曾经,雨果形容圆明园是一个梦。可是眼前,只剩一堆残垣断壁默默伫立,似镜子般照出战争、征服、杀戮和朝代的没落,学子们静静感受,思绪横飞。

“今天,我仿佛看到了那天晚上,那些侵略者冲进圆明园,我感觉我仿佛置身于那场大火中,亲眼见到那些艺术品被他们抢走,被他们砸烂,烧掉。我站在那片废墟前,看了很久很久,心中沉痛不已。”学子龙嘉大在他的研学笔记中这样写道。这片让人充满想象的空间,最终收获一声声长长的叹息,然后支离破碎地摔落在一堆废墟残骸之上。

在卡乐星球·乐多港,学子们观看了大型杂技演出《奇幻印象》,这项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技艺,看得学子们如痴如醉,目瞪口呆,连连尖叫,也深刻体会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

拔云见日,走在北京的历史文化里,学子们用笔用眼睛用稚嫩的心灵,记住了这些历史。

愿意铭记历史的人,是对历史保持敬畏和深思的人。

观大国崛起腾飞

7月9日,北京,西长安街。

迎着第一缕阳光,学子们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进场馆,中央大厅陈列的飞机、导弹、舰艇等武器装备就让学子们挪不开眼。循着指引继续前进,解放军第一辆坦克、“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石碑、被称为舰载机“生命线”的航母阻拦索……一件件展品,以独特的魅力诉说着我军从无到有、由弱向强的铁血征途、峥嵘岁月,激荡着学子们的心。

“望着中国战斗机的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军事科技发展的速度,感叹中国如今军事实力的雄厚。”学子们久久不愿离去。

脚步继续向前,来到国家奥体中心,鸟巢、水立方等众多闪亮地标惊艳学子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这里诞生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奥运奇迹,时至今日,这座双奥公园亦是全球独一无二。

这不仅是北京的骄傲,更是无数华夏儿女的自豪。

当最后一缕夕阳缓缓退下,晚霞如烟,变幻莫测,如一副绝妙好画,缭绕在天际。此刻,北京天安门,端庄而温柔。在炙热的目光中,国旗缓缓降落。“敬礼——”,旗手们面向国旗行军礼,以最昂扬的姿态向国旗致敬。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它洗尽铅华就这样在我们的眼前绽放,不用过多言语,同学们站在天安门广场周围感受着属于新中国的脉搏和呼吸,今日的降旗是为了明日能共同注视迎着朝阳升起的那一抹红。这一程我们知道当下的努力是为了中国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此时此刻,学子符颖内心火热。

降旗仪式结束,全场掌声雷动,在这庄严仪式的感染下,学子们体会着爱国热情,坚定着理想信念:愿山河无恙,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观今朝,百花齐放,大国正已昂扬姿态崛起腾飞。

展未来砥砺前行

清华大学,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百年前,一群年轻人在此意气风发,带着历经风霜的中国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百年后,一群年轻人在此青春洋溢,希望为中国的未来书写一个壮丽的明天。当脚步迈进清华大学,学子杨乐怡想起了儿时和外婆的对话。“外婆说,妞妞,你长大以后想考什么大学呀?我那时天真地说,什么大学最好我就去什么大学!外婆笑着说,好,好,外婆相信你。”

凝望着清华大学四个大字,手中的校徽此刻有点沉重,那是梦想的重量。

在北京环球影城,学子们走进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折叠变形金刚基地、功夫熊猫盖世之地、侏罗纪世界等等,各种各样刺激绚丽的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学子们尽情体验着这趟奇妙之旅。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学子们欢欣鼓舞,“科学乐园”“华夏之光”等五大主题展厅及公共空间展示区应接不暇,尽情体验各式各样的黑科技,在科学的海洋畅怀遨游。这是科技之馆,也是梦幻之馆,未来之馆。

“这是我这个暑假最充实的几天,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的厉害。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里面的那些新技术,不禁让人感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让知识面更广泛,让祖国更加强大。”小小年纪的王灏洁有着大大的梦想。

在开营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大学陈印政博士以《自古英雄出少年——科学家的小时候》为题,引发学子们的积极思考;闭营仪式上,湘籍清华大学学姐刘幸谊又从清华印象、成长经历、学习技巧与学子们分享了她的励志故事,并现场为学子们答疑解惑。

一路点点滴滴,无不指引未来方向。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展望未来,学子当砥砺前行。

脚下行程千里远,腹中贮书万卷多。这一路,太多的收获与感动,学子们顶着骄阳酷暑,以每天2万多步的强度,不断向自己发起挑战,他们坚持了下来,于学子们,这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研学记忆,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 2023-07-19 ——团结报校园小记者北京研学(第一期)侧记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6699.html 1 今朝学子京华聚 来日栋梁报国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