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7月22日

再见了,大屋

贾高辉

一百多年的大屋倒了。在风雨交加时,支撑不住风烛残年的身躯轰然倒塌。

因外公家的老屋规模大,占地广,前坪开阔,村里人称之为“老屋”。十八年前,大舅去世时,老屋还在;十八年后,小舅去世时,我只看到了一片废墟。

一百多年,足以孕育六代人。当年的建造者,是外公的爷爷,听说修习武功,力大无穷,曾一人搬起一块长四米宽一米重一吨的石头,架在村里的河岸上,方便了村里人,成为一时佳话。如今,那块石头依然还搭在小河上,每每经过,便会想起祖辈们的传奇故事和他为子孙们创下的较为殷实的家业。

而后来,外公的父亲却是智力欠佳之人,靠着父辈的家业娶妻生子,生下了外公和他的二弟。他的弟弟是抗美援朝军人,生性聪明,能说会道,也算是有先祖遗风。而我的外公却是一介书生,饱读诗书,成为村里的文化人,红白喜事均请他伏台记账。但他文弱之至,对农活几乎一窍不通,加上外婆病逝早,家中便无人料理,每况愈下。

从此,大屋里只有表面风光,而实际上家徒四壁。母亲说,她出嫁时,家里打发了一床棉被,一口木箱,寒碜之极。不过在那个年代,谁家又能有多少闲置的家业呢?

外婆去世,留下五个子女,母亲已经出嫁,还有两个姨娘和两个舅舅,小舅才五岁。家中日子拮据,但是人口多,却也热闹。于是,大屋就成了我儿时的记忆了。每逢过年,便极高兴地去外婆家。大家一起挤睡在盛放稻谷的柜子上打打闹闹,或者躺在地铺上听姨娘讲鬼故事。儿时的记忆如果没有外婆家的时光,那一定是不完美的。

那时候,物质匮乏,便只有依靠精神的富足来填补日子的苍白,更何况是儿童,即使面黄肌瘦,依然无忧无虑。大屋前面极为宽敞,是全村人聚集交流的好场所,加上村部小学就在坪坝前,所以从早到晚人气旺盛。大屋虽然囊中羞涩,却似乎自有笑迎四方宾客的大家风范,这里便自然成了我儿时的乐园。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两个姨娘的出嫁,大舅结婚修房分家,大屋里便冷清多了。从此自然不太愿意再去外公家。而此时我们家也因为父母的辛苦经营,殷实些许,从此就不愿再向大屋寻求欢乐。大屋便成了一种记忆,一种不太愿意触碰的记忆,纵然过年,也只是上午去下午回,无法长时停留了。

工作后的一天,我从县城回家看望父母。走到家中,大门紧闭,听邻居说父母去赶集,晚上在外公家吃晚饭再回来。我便想着不如去外公家碰面,便开始翻山越岭朝外公家里走。走到村口,正巧碰上查看稻田的大舅,便和大舅一起回家,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大舅看我穿着皮鞋,便毫不犹豫不容分辩地说:“来,我背你过河。”大舅个子不高,长久做农活有些佝偻,好在小河不宽,走几下便到了河对岸。我不知道从小到大大舅是不是背过我或者背过我过河,但记忆中这是我唯一一次与大舅亲密接触,或许这就是理所当然的情分——在你需要的时候,最先伸出手的自然是亲人。

回到大屋,看了外公和小舅,再到大舅家吃了晚饭。天快黑了,父母还没有来,我估计父母不会来了,便在舅娘的热情挽留下执意原路返回。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借着月光前行,山路曲折蜿蜒,不时有猫头鹰的叫声传来,但因我心中有光,心中无惧。大屋又一次温暖了我的记忆,但我实在是无法停留了。记忆真的是一条河,不论河水深浅,水只能向前奔流,纵有时回旋,也只是偶然。

十八年,足以培养一代人。大屋培养了一代代子孙,让家族得以繁衍生息。然而对于小舅,十八年只是让他长大成人,没有成才。据说小舅出生时,村里人便议论:不该来的来了。大概是指外公家里贫穷,外婆身患结核病,如何能抚养一个幼子长大成人?小舅自小无娘管教,又是家中幼子,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他从小也不读书,游手好闲,即使长大,也不能支撑起一个家。在外打工赚不了钱,也不结婚,也照顾不了家中老父亲,外公孤独地生活在大屋里,慢慢老去。大屋也慢慢变老了,瓦片破了,板壁漏风了,地板咯吱咯吱地提醒你走路要小心。外公本就不善言谈,后来再也说不出话了,整日守着大屋巴望着儿女们回家。大舅去世时,他只是抹眼泪,这时候,他已经哑了。后来,外公也去世了。大屋里从此不再住人。

外公去世十八年来,小舅依然没有什么改观,只是跟着姨娘家的表弟,渐渐地有了点积蓄。大家鼓励他重修老屋,娶妻生子。他表面答应,实则依然我行我素。再后来,身体慢慢变差,病情越发严重。几天前,他在大屋倒下之后溘然长逝。

对于小舅,我们几个外甥外甥女都没有多深印象。有时候想,他既不是陪我一起长大的玩伴,又没有像长幼辈一样极厚重的情意。在他的灵前,我只是履行着晚辈的义务。然而,当下葬的那一刻,母亲和姨娘们的哭声唤起了我心中的悲伤,忍不住掉了泪。人啊,可能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正如妺妹所说:“我们再也没有舅舅了。”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众人聚会举杯之时,自然会想起那时那人那事,和承载我记忆的“大屋”。

大屋老了,倒了,四处杂草丛生,遮蔽了方正整齐的青石板台阶,只有硕大结实的柱子在宣示曾经的繁华,只有屋后耸立的大树记录着曾经的荣耀。

再见了,或许再也不见。

--> 2023-07-22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6835.html 1 再见了,大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