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正凯
夏日,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迎来又一波旅游热潮。
白云悠然,蓝天辽阔,金色阳光倾泻而下,逶迤的群山,青葱的梯田,古色古香的民居,缓缓移动的车辆,十八洞村以一幅饱满的立体画面,呈现着醉人的风姿。一拨拨游客在导游带领下,串巷入户、取景打卡,享受着这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动人风情。
“大姐,来两碗凉面。”7月20日,临近中午,村民石兰芝的小摊迎来一男一女两位约莫60岁的客人,看样子是一对夫妻。石兰芝热情招呼他们就座,麻利地从食盒里夹面、入瓢、加料、搅拌、装碗,仅五六分钟,两碗香喷喷的凉面就放在客人面前。
“味道还不错嘞。”男子吃了一口,对女的说,“我们边吃边等大家。”原来,杨先生夫妻是来自宁夏的游客,因沉醉于沿途美景,稍微分心几分钟便与30多人的团队在巷道中走散了,他们只好沿路返回,来到了村口的小吃摊上。
“浓阿倷,浓阿倷。”石兰芝面带笑意递给客人两个还冒着热气的粽子。杨先生有点茫然,估计是给他们吃的,于是摆摆手,表示不要。“吃一个吧,不要钱,送你们吃的。”石兰芝意识到自己说的苗语客人没听懂,又改用略带苗音的普通话补充道,“放心吃,粽子是今早才做的,凉面、凉粉、米豆腐都是我亲手做的。”
面对这暖暖的热情,杨先生夫妇一边道谢一边接过粽子,然后和石兰芝交流起来。
“浓阿倷是苗语,就是‘来,吃一个吧’的意思。”石兰芝在村口摆摊已三四年,常常亲手做些粽子赠送给游客品尝,也时常送上一句苗语“浓阿倷”。也不是她故意为之,而是习惯成自然。
这一句“浓阿倷”,展示着石兰芝的热情,也为她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游客多时每天可收入200多元。正如她所说:“共产党的好政策,帮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对游客就更要热情一些。”
“大姐,感谢了啊,我们准备走了,有机会再来,再‘浓阿倷’这鲜美的粽子。”杨先生夫妇用刚学到的苗语与石兰芝告别。
阳光照耀着石兰芝热情的笑脸,灿烂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