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全媒体记者 胡 域 通讯员 姚 潇 贾阳照) 7月20日,记者从龙山县乡村振兴局了解到,今年来,该县以“四抓四强”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引领行动,把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振兴全环节、全链条,聚力推动乡村振兴。
抓队伍强活力,激发“主引擎”。创新实施村(社区)“新三大主干”管理模式,按照“3+1+N”模式,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全职化管理。扎实开展“导师帮带制”,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深入推进村(社区)干部素能提升“五大行动”。建立健全了村(社区)班子和干部任期和年度考核制,持续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和新任“两委”成员“凡进必审”。
抓保障强基础,夯实“硬支撑”。着力提升工作实效,54名县级领导包乡联村,所有县委常委带头建立党支部联系点。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全县建成高规格乡镇文化广场21个,筹资3.6亿元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新建310个,改扩建56个。充分挖掘龙山红色资源,打造了茨岩塘主题教育党性教育基地。着力提升经费保障,全力保障村和社区运转经费以及村(社区)干部工资。
抓引领强服务,提升“源动力”。扎实开展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挂牌清理,397个村(社区)便民大厅监控视频和会议信息系统全覆盖,复印机、高拍仪已全部配备,乡镇(街道)117项、村级43项便民服务项目全部下放到位。 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强化“造血”措施,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定为“书记工程”,完善了相关机制和规划。
抓人才强支撑,用好“助推器 ”。创建“人才周转编制池”,设置“急需紧缺人才专项编制”30个,成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3人。着力推行“3+2”柔性引才工作机制,对接百合、茶叶、中药材等产业需求,签约引进“高、精、尖”博士131名、硕士158名来县联点指导。扎实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2100余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185名返乡“农创客”创办了农业合作社。选派1名处级干部、6名科级以下干部到县外挂职锻炼,121名专技人才到省、州跟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