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泉
“踩点刹车”“慢点转”“按喇叭注意盲区”“回盘子”“打直”“慢慢倒”……在挂车的轰鸣声中,不时夹杂着汽车教练彭美龙的声音。
今年43岁的彭美龙,是保靖县毛沟镇巴科村人。自中专毕业后就一直与汽车打交道的他,现在是湘西州长安驾校的一名挂车、大型客车教练员。2022年11月,他以全省第一的成绩代表湖南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经过理论考试、示范讲解与实操比赛三个环节激烈角逐,彭美龙最终荣获个人赛第十一名的佳绩,被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1年彭美龙荣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彭美龙的家乡巴科村地处高山之上,是湘西州偏僻的一个山村。彭美龙说:“小时候,家乡虽然有毛坯公路,但是没有汽车,全村父老乡亲的生活都是靠双脚丈量。”当时的他心想:要是能有车该多好啊。初中毕业后,彭美龙选择就读中专,选择了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他不仅在学校时就熟练掌握了汽车驾驶与维修技能,还取得大型客车的驾驶证。
受到家庭的影响,彭美龙中专毕业后毅然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在部队,彭美龙的目标很明确:正式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他凭着过硬的技术通过了层层选拔考核,成为所在部队建制以来唯一一名第一年兵装备车驾驶员。退役后,彭美龙自己经营客车,2016年,入职湘西州长安驾校,成为一名大型车辆的教练员。
“自己开了那么多年的车,零事故发生。现在要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员,也算是为湘西交通安全作点贡献。”彭美龙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担起“传道”的责任。彭美龙认为,机动车驾驶教学过程是教练员向学员系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使学员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受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教育,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培养学员良好的开车习惯。
彭美龙来到驾校后,把教学理念应用到实践中,每天来到训练场,第一时间就是先对学员进行安全教育,“注意安全”已经成为他的口头禅。在教学过程中,他会认真观察学员操作情况,及时纠正学员的错误,要求学员反复练习各自的短板。他把各个学员的短板都记在本子上,以便日后“因材施教”。同时他也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将一些难于记忆的操作技术编成“口诀”,便于学员记忆。
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在这名退役军人教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前天在公路上训练时,因为右边没有来车,转弯就没有打转向灯,被彭教练训了一顿,延长了训练时间,过后他还跟我讲安全意识必须放在第一位。”“倒车入库一点都不能歪,否则就重来,来来回回十几次,直到他满意为止。”两名学员对彭美龙教学的严厉印象深刻。
学车考驾照的意义,不单单是应付考试取得驾驶证,是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为了学员一生的安全驾驶。教练员是安全驾驶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在训练时严格要求,确保学员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才能提高以后开车的安全保障。面对学员抱怨,彭美龙常常这样说。
在问到如何保持熟练的技术时,彭美龙诙谐地打起了顺口溜:“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丢了一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每天早上,他都会提前来到训练场,在学员来练车之前自己先“偷偷”地练几把,开车技术日益精湛。
彭美龙除了自己平时苦练实操,他还经常借助各种平台学习钻研业务知识,把理论与实战相结合,最后形成了他独有的驾驶技能与技巧。
驾校曾校长说:“至今,彭美龙教过大几百名学员,但没有收到过一例投诉,非常难得。他就是驾校的一面旗帜。”
佳绩、好口碑的取得,离不开彭美龙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任何职业,只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就能够走出自己闪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