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龙 莹 通讯员 廖胜冲
蝉鸣夏意浓,青绿满稻田。盛夏的缕缕微风,拂过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连片的稻田,漾出绿浪涟漪,散发着怡人的稻香。丰收的喜悦似乎已近在眼前。
当前正值农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但也是水稻病虫害易发易感期。7月24日,吉首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来到排兄村“白云贡米”基地,为水稻种植户送来“虫虫特工队”——稻螟赤眼蜂,用以消灭田间稻纵卷叶螟虫卵。
“这个球里有5000个赤眼蜂卵,大概两三天时间,就能孵化出稻螟赤眼蜂。”吉首市植保植检站站长段科平站在田坎边,拿着一颗形似乒乓球大小的蜂球,给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介绍,“一亩地只要投放2颗,就能从源头上防治害虫、控制虫源,而且赤眼蜂对人畜无害。”
这天,吉首市2023年水稻“两迁害虫”应急防控现场会开到田间地头,全市24户水稻种植大户、22名乡镇农技人员现场观摩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看着这些蜂球,大家还有些不明所以,段科平继续讲解:“赤眼蜂能将自己的卵产在螟虫卵内,使螟虫卵无法孵化出螟虫,却可以孵化出赤眼蜂,不断增加赤眼蜂数量,以达到减少螟虫后代数量的目的。”
听到“虫虫特工队”神奇的威力,大家一边观摩,一边热烈讨论起来。“这个东西好,田里投放十分方便。”“赤眼蜂可减少水稻用药次数1到2次,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这样的好办法,应该推广。”……
己略乡农技人员吴国进第一次看到稻螟赤眼蜂球,十分感兴趣。听说这种绿色防控方式价格便宜,一个球仅7.5元,当即表示:“我想采购一些回去,找几户示范户试试这种新技术。”
“选择今天投放赤眼蜂,是结合稻纵卷叶螟调查情况及近期气象条件,确保最大限度地达到蜂卵相遇,保证防治效果。”吉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程洪波告诉记者,今年,该局首次向稻田释放稻螟赤眼蜂,将在马颈坳镇、矮寨镇、乾州街道7个村稻田释放稻螟赤眼蜂1亿头。
“虫虫特工队”正以这种“以虫治虫”的特殊方式,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水稻螟虫的危害,护卫着吉首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