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7月30日

岩脚风光远 沙湾岁月长

沙湾村三面环水(无人机照片)。 本报全媒体记者 黄 谆 摄

土家族民居错落有致。 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摄

近有瓦顶遮阴,远可眺望群山,此处是俯瞰沙湾村的最佳观景点。 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摄

树林正中的环形火炉,欢迎游客来此“围炉煮茶”。 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摄

从一幅画中来,渡到另一幅画中去。 本报全媒体记者 黄 谆 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黄 谆

山不向我走来,我自向山走去。

想要寻一处幽谧的地方,偷来浮生几日闲,过一段隔世而又无争、清爽而又怡静的生活?酉水河岸总有那么一处适宜的所在。

自保靖县城出发,沿迁清公路溯河而上,途经碗米坡镇,行至首八峒村,对岸便是三面环水的最美半岛——沙湾村。且不过河,顺左手边一条盘桓小路上山,驾车约10分钟,便可见一古朴寨门和长廊立于山腰。

行于长廊之间,只觉豁然开朗。这里近有瓦顶遮阴,远可眺望群山。此处正是俯瞰沙湾村的最佳观景点。只见群山连绵间,酉水河如玻璃般从中穿过,漫天白云遮不住夏日骄阳,阳光斑驳地洒在这山水之上。山水环绕间,一处古村落怡然自若,村中有古朴民居参差排列,有渡口码头迎来送往,还有个土家民俗风味浓郁的圆形广场。

此时尚未抵岩脚寨,尽管意犹未尽,却也收回远眺的目光,转而继续前行。

离了木廊,行不过5分钟,于山间拐弯处,一幅古寨画卷徐徐展开。眼前只见土家族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偶有炊烟从瓦背渗出,飘得不远,便随风散了;耳边只闻蝉雀和鸣,亦有鸡鸣狗吠,还听得院圃间有谈笑声;身上只觉微风轻拂,先前行走时所流的汗水片刻间消散,更有缤纷落叶,触于发梢,再由衣襟缓缓而下,落在脚间。

岩脚寨下方,有一片古树林,林中尽是参天古木,大者需四人才能合抱。树是枫香树,树叶如鸭掌。仰头望去,万千树叶蔽日遮天,阳光从缝隙中透出,已毫无盛夏烈日的灼伤力,照在皮肤上倒觉得痒痒的。

树林里,三五工人正在施工。林间的游步道和观景台已趋近完工。树林正中,一架环形火炉搭得显眼,这是为前来观光的游客作“围炉煮茶”活动所建的设施。

由于空气清新、风景宜人,这处小园林尚未搭建好,便已迎来大批游客和艺术创作者,其中有著名画家方向带领的画家团队和著名作家谭谈带领的作家团队。

游历完岩脚寨,按原路返回,来到山脚,在河畔停车场停好车,旁边便是渡口码头,挥手招来渡船,游人鱼贯上船。

由一幅画中来,渡到另一幅画中去。

相传沙湾村是土家族的发源地,村中至今保留不少外界难得一见的民风民情。村中老辈多以土家语交流,村民多着土家传统服饰。

村民魏品富,人称“老魏”,花了几十年光景,把自家厢房收拾出来,专门存放土家族民俗器物。里面有土家族农具、渔具、纺具、灶具等,俨然一个土家族民俗大观园。老魏还是土家铜铃舞的非遗传承人,更懂得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等非遗技艺,不少游客学者慕名前来拜访。老魏来者不拒,时常手持铜铃,为大家现场表演。

从老魏家出来,就是沙湾的“十二月神”广场,整个广场为圆形,正中又有圆形舞台,与广场形成同心圆。这舞台是根据土家族摆手舞的圆形队形而设计,每到假期,或年或节,总有大批游客在这里举行活动,围着篝火,热热闹闹跳上一晚摆手舞。

穿广场,经村部,是一处农家乐。农家乐店主十分热情,总以最正宗的土家菜来招待客人。游人们寻得一处八仙桌坐下,一面享受着酉水河岸的微风,一面等着菜肴。

店家喂养的小狗,圆滚滚、毛茸茸,十分可爱。它蹲坐在远处,歪头打量着来客,见无恶意,便慢慢凑上前来,嗅着来客的脚面,尾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你若蹲下摸摸它的脑袋,那狗尾巴就摇得更欢了。

不多时,店主端来饭菜。有去年冬天新熏制的腊肉,切成半个巴掌大小的方块,肥多瘦少,筷子夹起来,肉块在筷子上微微颤动,闪耀着晶莹的油光。一口下去,并不腻人。肥的入口即化,瘦的紧致有嚼头,口齿间回味无穷。

有农家自养的土鸡熬汤,汤色金黄、香气四溢,一勺入口,那鲜味便像滴进清水的墨汁一样,在口腔内扩散开来。

兼有农家自制豆豉、自种莴笋和自腌豇豆等小菜,一顿饭荤素搭配,吃得人胃口大开。

近年来,有返乡创业者对岩脚至沙湾片区进行整体规划,拟统筹开发这一片区的山、水、民俗等资源,打造集民宿、景观、民俗、探险、美食、水上运动为一体的大型文旅综合体,以文旅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趟下来,正值日暮。霞光里,酉水河半江瑟瑟半江红,一艘渡船载着画中人从沙湾归去。酉水河这处神奇的所在,不仅缔造了岩脚寨这般鬼斧神工的自然境地,也孕养了沙湾村里源远流长的人文情怀。有此一游,心神通透。

--> 2023-07-30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7133.html 1 岩脚风光远 沙湾岁月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