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益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息息相关。新形势下,如何通过职业道德建设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一、认清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两个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思想道德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及各种行业不正之风仍有生存空间,“有诺不践,重诺轻践”“承诺没个底、干事没个准”“有利争着干、无利没人管”。少数干部对自我管控不严,被金钱和欲望腐蚀并由此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泥潭,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我们应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任务来抓,将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全社会各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建设。
二、结合实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我们在摸清单位、行业在思想道德建设、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就要与时俱进,结合工作实际,从自身工作出发,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对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查找自身不足,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寻求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加强职业道德能力建设。
如:西北工业大学经过一番比较深入扎实的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行业之风出现了显著变化,激励了广大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主动作为,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荣获第十五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各行各业你追我赶,“敢于与强者比,乐于跟快者赛”蔚然成风,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建设喜结文明之花,职业道德建设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建立健全职业道德建设监督机制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我们除了依靠法治,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人民监督、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职业道德建设监督制度,及时对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为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职业道德建设的积极性,每年都可以表彰一批先进,以巩固思想政治工作成果,营造人人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