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8月01日

独爱纸质阅读的优雅

刘效仁

读书,始终是我的独特爱好,退休以后似乎尤甚。当然,我所说的是传统纸质阅读。

对于读书,我有一体会,电子阅读时间一长,眼睛不免倦怠干涩。可捧读纸质书籍,反而觉得神清气爽,即便较长时间盯着那一行行文字,也不觉疲劳。自然,我除了对书中的点睛之笔习惯圈圈划划,也习惯于每读一部书,至少要写一篇札记,记录所思所感所悟。好在这些读书笔记,大多都被报刊发表,这无疑激励了我坚持读书的热忱。

近期,我就先后读了房龙《宽容》,孙瑞雪《完整的成长》《爱和自由》,以及菲利帕·佩里《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等书,在笔者看来,在电子化的趋势下,纸质阅读依然是最时尚、最优雅的一种阅读形式。

开宗明义,我推崇纸质阅读,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书本阅读者。文明的进步所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公众的阅读时态当下就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独书籍从“抄本时代”到“刻本时代”,再到现在的“洋装书时代”,更重要的电子阅读、指尖阅读,特别是一些电子书的便捷、即时,让互联网阅读风靡一时。

可不得不说的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保持着纸质阅读的习惯,这似乎已经成为人类基因的一部分。就算电子阅读再发达,纸质阅读也不会被轻易放弃。不说从小捧着书本读到中老年的我们,大半生养成的纸质阅读习惯依然,就连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上,人们最爱晒的还是纸质书。足见,年轻人依然把纸质阅读当成了时尚,被崇尚和流行的时尚。

纸质阅读优雅依然。承载阅读使命的书籍所呈现的文明样式,会给读者一份美的惊喜吗?我的回答“是的”。书籍美如斯。那些几百上千年的古书、古字、古纸、古印,真美。当今的书籍,在装帧、设计、用字、开本等诸方面越来越讲究,同样美丽动人。在人类所有的文明样式中,书籍无疑是在美学梯队中的。

捧读美好的书籍,读者的眼睛是快乐的,内心是愉悦的。阅读时沉浸式的陶然的表情,同样美好。即便你只能忙里偷闲,只能如古人说的“三上”,读姿未必很美,可身心是舒展熨帖的。乘坐火车时,我曾仔细观察过,当众人心无旁骛,或沉浸于闲聊、游戏之时,那为数不多的读书者,反而成就了一幅娴静、恬然之美的画卷。

纸质阅读深刻依然。白纸黑字是一种神奇的组合。在读者的大脑里会投射一种引发思考的影像,让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家、思想者在这里碰撞、交集、互文,进而生成一股“思想市场”,往往带给阅读者的既有思想的火花,也有独立思想的快慰,更有想往做一个思想者的情结。

于我而言,纸质阅读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个人阅读很少一口气读完。像万方的《你和我》,余华的《第七天》,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阅读过程持续一周或更长时日,书本中可能作些笔记,一番深思,像动物般反复咀嚼,似乎唯有这样,才能读懂作者缜密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在汲取、共鸣或反思之后,写篇札记方才完成一卷书的阅读过程。当然,读、想、记、思,每一个环节无疑都充满快意。

可以肯定,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将会并行不悖。纸质书想要存活,务必在思想在知识在形象的塑造上深耕细作,给读者更鲜活的体验。互联网同样需要以“内容”为主,碎片化即时性的电子产品或渐渐被扬弃。诚如所言,纸质阅读在将来会成为一项门槛最低的阳春白雪。它代表着个人的修养和文化上的复古认知……

西方一位作家曾说过,书本是我最初的故乡。这句话对每个嗜书如命的人同样适用。虽说这种阅读未必能救赎人性的堕落,思想的蒙垢,不过依然可以肯定,每一位阅读者的自我救赎,都将为形成全社会的集体文化自觉。“如果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敬书爱书的话,那个未来值得我想象”。

--> 2023-08-01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7224.html 1 独爱纸质阅读的优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