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8月06日

全国首位登顶珠峰的旅游学者 ——

鲁明勇:去体验,去探索,去奔赴山海

本报全媒体记者 彭 宁 石 琦 朱开朗 通讯员 吴 芳

关于攀登珠峰的意义,最著名莫过于那句“因为山就在那里”。鲁明勇却说:“我有我的目的。”

7月27日,顺利登顶珠峰又接受相应康复治疗近70天后,吉首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鲁明勇回到吉首。

仍然是几个月前在吉首为他饯行的那一众好友,捧着鲜花,拉开横幅,等在高速公路出口迎他归来。也有旅游专业的学生慕名而来,就想问问老师“登珠峰的意义”。

鲁明勇笑着回答:“我的目的明确,去体验,去探索,去研究雪山极限旅游。”

2023年5月19日,作为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湖南省登山队首批队员,鲁明勇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成为全国首位登顶珠峰的旅游学者。

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因为严重冻伤,手指、脚趾都有受损。于是,再出现在朋友们面前时,鲁明勇的手、脚都缠着白纱布,蹬着脚后跟一步一挪,与人握手也只能改成了“握腕”。

但他笑得爽朗豁达,冲淡了行动不便带来的阴霾。

学生又问他:挑战极限的行动,想给旅游界传递什么信息?

“有实践才有发言权,旅游学术研究更要深入现场、深度体验。”他打开了话匣子,“挑战与探索是刻入人类基因的,随着科技发展、服务提升、管理进步,会有越来越多人体验极限旅游。”

2020年,意识到极限旅游成为新场景、新业态,鲁明勇决定以亲身实践来探索研究这块国内旅游的空白领域。他多年坚持运动,身体素质很好,配合专业体能、技能训练后,开始逐级挑战高海拔登山。

“3年前,我想都没想过有一天也能登珠峰。”他感叹,“从海拔5267米的四姑娘山二峰,到海拔5430米的半脊峰,再到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这一座座山,成为我挑战珠峰的阶梯。”

这次攀登珠峰的经历,鲁明勇用一个词概括——九死一生。

登顶可谓顺利,因为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他早把登顶路线、标志景观、特别注意事项等深深刻在脑中。“一路高歌着就登到最高点。”他回忆,“风景绝美,但风太大,几乎不能停留。我用身体挡风,拼命撑开吉首大学校旗,让夏尔巴人向导迅速拍照,然后下撤。”

下山途中,狂风暴雪冲散了鲁明勇与向导。他一路滑坠至一个齐颈深的冰洞,受困其中直到意识模糊。再醒来时,他已被向导救回约海拔8000米的C4营地,但体能基本耗尽,打乱了下山计划。

第二天在返回海拔约7300米的C3营地途中,鲁明勇因体力不支再次晕倒昏迷。“后来断断续续清醒过,其中一次醒来时正被直升飞机吊挂在空中,那感觉实在太惊魂!”

随后,鲁明勇被救至尼泊尔当地医院,再转回重庆市一家医院,接受相应的手术与治疗。“应该是向导拖我回营地时,外层保暖手套被拖掉了。但那样恶劣的环境,拖动我就已经非常艰难,真是捡回一条命……”

有朋友建议,如此惊心动魄,一定要写下来。

“肯定会写!”他斩钉截铁,“但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写我的《雪山生态旅游产业链研究》,要填补这个学术空白。”

趁着几乎寸步不离守护照顾他的妻子暂时离开,有朋友悄悄问鲁明勇:“还想登山吗?”

他望向妻子忙碌的方向,眼中溢满愧疚与心疼,然后压低声音说:“想!还想继续我们湖南省登山队‘7+2’全球七大洲高峰攀登及南北极点到达的计划……”

这回答让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田茂军笑了起来,是老朋友之间的了解与默契,他正准备念的写给鲁明勇的诗,标题就是——《致勇士:扶摇万里,继续山海》。

“挑战极限,我战胜了自己,也更有勇气和毅力去战胜困难。”鲁明勇说,“而我的山海,在祖国大地,在旅游研究,在继续攀登科研高峰的未来。”

--> 2023-08-06 全国首位登顶珠峰的旅游学者 ——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7406.html 1 鲁明勇:去体验,去探索,去奔赴山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