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8月09日

文化盛宴嗨翻“百灵鸟”课堂

田紫贵 余 洋 莫柏现 刘晏辛

近日,龙山县举行2023年“百灵鸟”优秀青年人才成长特训营。特训营将土家文化引入课程,邀请专家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学员传授三棒鼓、咚咚喹、土家族摆手舞等非遗技艺,让学员真切感受土家非遗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穿越时空,开启文化交流互融之旅

“‘秦汉文明’和‘土司文明’于这里碰撞,‘荆楚文化’与‘土苗文化’在这里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花从秦朝穿越千年,直到今天依然延续。”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向邦平在课堂上娓娓道来,带领学员穿越时空,共同探寻土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向邦平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土家文化简述》为题,从土家族的基本情况、土家族的标志文化符号、土家族的家国情怀等方面对土家文化的发展脉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进行阐述。

“原来土家族图腾是白虎,我是土家族的我还不知道呐!”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学习让他们深层次地了解了土家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对保护和传承土家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推进民族团结和进步有重大意义。

青春碰撞,演绎土家歌舞精彩乐章

当“青春”遇上“非遗”,在“百灵鸟”的课堂中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土家语)卡蒙嘎捏岔差磨花丢喂……”百灵鸟培训班中歌声缭绕、此起彼伏,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咚咚喹传承人田剑英为大家传授了《土家迎客歌》《那这服》等土家民歌,轻快的旋律,空灵的声音,如同百灵鸟鸣般悦耳动听。

在咚咚喹的教学中,田剑英从咚咚喹的结构特征、演奏技巧、制作工艺等对学员进行了授课,并以《咚咚喹》《巴列咚》传统曲牌为载体,开展了现场教学。经过几天的勤学苦练,学员向婷、姚元楸等已经熟练掌握吹奏技巧。

土家人不仅能歌,而且爱跳土家摆手舞。“耙田、扯草、插秧、播种……”在土家摆手舞的教学中,学员大方粗犷的舞姿再现了土家人民的春季农耕生活过程,也充分感受到了土家人民的辛勤与智慧。

一堂生动的土家文化课,一场激情的歌舞演绎,不仅是青春活力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更是当代年轻人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解锁密码,焕发民间曲艺生机活力

三棒鼓俗称“花鼓”,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泛流行于武陵山土家族聚居区,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表演艺术,也是本次特训班学习的必学技艺之一。

三棒鼓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有为从三棒鼓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现状、唱腔、唱词、韵脚、片段欣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

“红军十八师,长征是最迟,途中上级又指示,北上去抗日……”鼓槌飞舞,鼓点铿锵,台下学员们看得入迷,赞叹声此起彼伏。

学员们跃跃欲试,纷纷上台,即兴表演三棒鼓。“花鼓真的好,民族的瑰宝,土家文化可以潮……”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传承更要创新,学员田国程融入了自己对三棒鼓的独特理解,进行了创新,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从土家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发展脉络,到轻快灵动的咚咚喹,婉转动听的土家歌,美妙独特的土家语,触动人心的三棒鼓,学员们畅享土家文化的饕餮盛宴的同时,也将肩负起传承土家文化的重任,学好本领和能力,宣传、宣推龙山,做为龙山发声、为人民起舞的百灵鸟。

--> 2023-08-09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7523.html 1 文化盛宴嗨翻“百灵鸟”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