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珂
近日,音乐评论专著《肖舞音乐评论选》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全书整理并收录了青年评论家肖舞多年来扎根湖湘音乐沃土,为湖湘音乐作品、音乐工作者及音乐现象鼓与呼的评论文章68篇,全书近28万字。
常言道:“文品如人品,修文先修心”。读罢,笔者深感肖舞老师不仅是一位有敏锐洞察力、有思想高度和深度的思考者,还是一位见解独到的评论者,更是一位有无私大爱的建设者。然而作者却说:“他将永远是音乐评论路上的学徒”。该书的主要特色为:多元、客观的思维方式,朴实、真挚的写作风格,鲜明、精辟的观点立场,深入浅出地解读湖湘音乐作品及现象,为近年来湖湘音乐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言浅意深,入木三分。思想是文艺创作的灵魂,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就以“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诗以言情”为思想追求。作者则追求音乐评论应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浅显之中,深入浅出、入木三分地将道理诠释清晰明了。同时,需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硬功夫”和严谨、缜密的洞察力、分析力。对于一首作品的好坏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坚持和继承“秉笔直言”的风格,好就是好,并客观给出推荐理由;不好就是不好,且一针见血地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如《凿穿主旋律与听众之间的“隔离墙”—听“四季如歌”系列歌曲》一文中,在推荐“四季如歌”系列歌曲“舍”思之精、“井”思之深、“和”思之美、“情”思之妙四大特点的同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旋律的创新性不够,歌曲的传唱性不够,观众的共情性不够等问题,给创作者从评论的角度提供一些修改意见和参考价值。再如,《你莫走》等“网红歌曲”是怎样练成的?文中,通过对其传播过程的新手段、新观念的深度解读,与大家共同探讨新的思考方向和新的创作路径,可谓有深度且有高度。
匠心独具,自成一格。作者力求每篇文章都匠心独具,自成一格。他认为追求评论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独到的见解,更要有新的角度与新的语言表达,不能重复自己,更不能重复别人。首先,对于音乐人物的评论,作者总能准确地发现其独特的闪光点和气质。如《根对绿叶的情意》—音乐家尹晓星与《中小学音乐报》一文中,从尹晓星老师与中小学音乐报一同成长的历史入手,紧抓报纸的发展历程,更刻画出尹晓星老师对办报纸、杂志数十年如一日的人物形象,以及传递出当下稀缺的敬业精神和认真的态度。其次,对不同的歌曲、组歌等评论,作者也能把握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如,歌曲《湘江飞出一首歌》《奔驰在祖国大地上》评论,一个从微观,另一则从宏观来表达和评论。前者以湘江为窗口,微电影式来展示三湘大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后者用全景式呈现出一个跨越东西南北,囊括工农商业全面发展的大中国。再如,组歌《天职》运用音乐交响、vcr视频等综合艺术,与青春校园进行碰撞,将正能量传递给大学生。最后,对艺术创作的评论,他也总能有独到的见解。如新时代歌曲创作生态八大失衡现象,歌曲如何“破圈”而行,唱响新时代主旋律的最强音等等,直观感受到作者对音乐创作的思考和见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年来,作者在为湖南本土艺术作品、人物及现象鼓与呼的同时,积极为湖南文艺评论事业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和培养人才。他消耗了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等,经常自费或者“化缘”为大家谋福利。策划、组织开展研讨、讲座等系列活动20余次,为听众、会员赠送近500本专业书籍;并积极帮助一批作者去了解评论这门艺术,推荐一批作者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和发表,给一些作者相关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作者的努力下,出现了一批青年音乐评论作者,并撰写了大量音乐评论文章,受到业内人士与听众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总而言之,《肖舞音乐评论选》的成功出版,是作者肖舞音乐评论生涯中的一次总结,一个新的起点,也是新时代湖湘音乐的记录和写照,更是践行文艺评论应该要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具体实践。相信肖舞老师秉持着一颗虔诚的学徒的心,在音乐的道路上定将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