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3年08月29日

永不褪色的“军功章”

——记抗美援朝老兵刘德甫

◀ 九旬的刘德甫身着军装精神抖擞。

▲ 刘德甫荣获的纪念章。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华

刘德甫, 1934年6月出生,永顺县松柏镇人,1951年6月参军,在47军140师420团1营3连当卫生员,1951年10月入朝作战,荣立三等功一次。

刘德甫家里有兄弟姐妹6人,家里极其贫困。当时驻扎当地的47军医训队正招医生,刘德甫欣然报考。在怀化市沅陵县训练时,刘德甫被分到了140师420团1营3连,他们是留守在此地的最后一批人员,前一批人员已经入朝作战。经过3个月的训练之后,1951年10月的一天,伴随着敌人的炮火声,刘德甫所在部队正式入朝参战。

“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大家很难叫到卫生员,一方面受伤的人员太多,另一方面是很难听见对方的呼救声。我们卫生员最多也只能救到几名战士,更多的还是战士们自救或互救,轻伤员经过简单包扎之后继续战斗,重伤员由于炮弹封锁大都牺牲在了战场上。战斗停止后才有机会把受伤的和已经牺牲的战士运下战场。” 刘德甫说起当时的情景,一脸肃穆。

1951年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的一年,美军为了增加谈判筹码,发动了“秋季攻势”,进行了朝鲜战争阵地防御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楔入战”,动用了“联合国军”500多辆坦克参战。刚开始刘德甫和战士们都在开凿的猫耳洞里躲藏,后逐渐开挖了坑道。由于后勤补给被联合国军轰炸导致前线极其缺粮,运气好的时候每人能吃到只有筷子宽的豆腐干,在更多的时间里刘德甫和战士们吃炒面,经常一吃就是一星期。

志愿军经常在夜色的掩护下行军,由于行军通道中不同的部队上上下下,为了避免走错方向,战士们经常互相拉着向一个方向进发,连队中只有连长有手电筒,主要用来看地图。前线双方都有观察哨,敌人封锁得非常严密,隔一段时间会进行机枪扫射和炮轰。我军战士摸准敌人扫射和炮轰时间间隔,定点通行或停止。晚上的后勤运输更具挑战性,车上会配备两名驾驶人员,一人反穿衣服露出白色的内衬在前面探路,另一人则关闭车灯开着汽车朝白点方向驶去,战士们则在侦察机投出的照明弹照耀下隐蔽行军。刘德甫说:“如果飞机返回来则说明可能敌机已经发现了我们,这时需立即就地隐蔽。”

行军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战士们除了要背武器弹药、棉衣棉裤等还要背着一个星期的粮食,足足有七八十斤重。刘德甫的背包里就放着4个手榴弹、药箱、急救包等物品。老战士们非常照顾年轻的战士,不仅帮忙背东西还在煮饭时让年轻的、体弱的先煮,珍贵的豆油既用来炒菜也用来点灯。在行军的路上有兵站可以供战士们领取相关物资,有时能领到米面等细粮,平常只有豆子、高粱等粗粮,但不论何时都缺菜。战场上战士们总是饥肠辘辘,一顿饭能吃下七、八个馒头。

战场环境非常恶劣,既缺少食品药品等生活物资,又缺少枪支弹药,战斗停止时战士们会爬出掩体,在战场上捡些枪支、子弹和手榴弹等武器。敌人经常使用远程火炮对我军阵地进行炮轰,成千上万的炮弹倾泻到我军阵地上,山顶往往会被削去1至2米高。炮击之后的阵地乌烟瘴气,战士们被震得听不到炮声、看不见战场。空气中、地上到处都是被扬起的粉尘,粉尘覆盖在枪上导致战士们的枪经常出现卡壳等现象,战士们非常爱惜自己的武器,虽然自己已经衣衫褴褛,但还是用衣物把枪支裹得严严实实。

刘德甫说:“1951年打得最艰苦,比电影里演的都要惨烈。”敌人的侦察机钢板很厚,子弹根本打不进去,经常是侦察机在前面探路,紧接着的就是轰炸机一顿轰炸,几乎所有的交通要道都被炸烂,而燃烧弹烧起来根本扑不灭,身上着火了只能把起火的部位插进土里,一场仗打下来一个排往往只剩下四、五个人。刚开始时还有点害怕,后来大家都不怕了,大家被炮弹震得像聋了一样根本听不到声音,被弹片击中后才晓得还在炮击,战斗结束后半个月都听不到声音,对话要大声喊。

1952年底至1953年初,刘德甫所在的部队终于打到了三八线附近,由于距离板门店非常近,晚上能清楚地看到敌军的探照灯。三八线附近敌我双方的战线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局面,在谈判期间战斗时有发生,虽然我军炮排和机枪排非常少,但是战士们还是很快把敌人占领的地方给抢了回来,把战线拉直。此时,由于正在谈判,前线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过年还能吃到饺子。

1953年刘德甫和战士们参加了金城前线反击战,为抢回100公尺高地,战斗打了一天两夜。由于地方狭小,每次只能派一个排进行争夺,半夜后再进行轮换,整场战斗下来只剩下20几个人,刘德甫的腿也在这场战役中严重受伤,一条条清晰的伤疤成为了刘德甫永远的“军功章”。几天后刘德甫和战士们再也没有听见飞机的轰鸣声,原来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

1957年,刘德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湘西州。拖着那条印有“军功章”的伤腿,刘德甫又投入到建设家乡的事业之中去,先后从事卫生防疫、文教宣传等工作,在新的“战场”再立新功,一辈子永葆革命军人本色。

--> 2023-08-29 ——记抗美援朝老兵刘德甫 1 1 团结报 content_118522.html 1 永不褪色的“军功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