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正凯
从高处俯瞰,双福村就像从白云山的沟壑中飞出的一条飘带。村子两边群山葱茏,一条山溪水从大山里几个腾挪闪跃,流经村子时速度渐缓,带着村庄一路向前流淌。
双福村位于保靖县西北部,隶属于比耳镇,距离县城55公里,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村辖山脚、利湖、且湖、母夕湖4个自然寨1400余人,是一个土家族聚居村落。双福村因地处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优美,山水景观独特,人文历史厚重,村子犹如一位小家碧玉,清新而秀丽,远离浮躁与喧嚣,镶嵌在白云山的怀抱里。
行走在村中,一条宽敞的村间道与一条溪水并行着穿村而过,两边是一栋栋临水而建掩映在绿树间的民居,大致可以感受到土家人在村落选址上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法理和得水藏风的传统理念。河道沿岸花草摇曳,一排排柳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愈发苍翠。
“党的政策好,驻村工作队又得力,村里环境大变样了,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不止百倍啦。”87岁的村民向洪贵老人坐在堂屋里纳凉,他那一脸乐呵呵的笑意就是一种幸福的表达。
面对如此美丽的双福村,顾名思义就应该与“福”字息息相关,一定有其幸福的秘诀所在。
近年来,后盾单位保靖县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团结协作,工作捏成一股绳,紧紧围绕“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基层治理为支撑,以人居环境改造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创造出一套“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双福村的幸福秘诀”。
规范开展党建工作。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落实,明确村党组织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要求,组建由工作队、村干部和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对全村390户农户实现全覆盖结对。建立“三制一卡”、“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确保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全面提高党员素养。积极抓好远程教育、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工作,圆满完成各级党委要求的任务目标。
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按照人居环境整治要求,聚焦村主干道、农户庭院、河道沿线、田间地头,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对空心房、乱堆乱放、乱扔乱倒、公路沿线杂草、过时宣传标语等进行清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截至目前,全村整治房屋周边乱堆乱放杂物33处,清理垃圾45处,砍除村主干道沿线1.5公里杂草,安装路灯70盏,改厕基本实现清零。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产业。该村大力发展合作社+农户长效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促产增收。目前,全村已有特色产业油茶850亩、黄牛50余头、山羊近300只,有了蔬菜种植、光伏发电等村集体经济,并成立了2个种养专业合作社,已争取项目资金帮扶40万元用于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多举措推进耕地抛荒治理工作。明确工作责任,明确五大村主干分片包干负责制,具体抓好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召开工作安排部署会议、“村村响”广播、村为民微信群、上门入户等方式,大力宣传粮食生产惠农政策、耕地抛荒治理的措施和农田耕地保护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耕地保护和拋荒治理的激励与约束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好引领示范,驻村工作队、村主干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以种植玉米、西瓜、辣椒等农作物为示范,带头做给群众看、引领群众干。实施耕地复垦,组织人员对全村抛荒面积进行调查统计,积极分类推进土地复垦工程。截至目前,全村已完成132余亩抛荒耕地的复垦工作,实现抛荒地清零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