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胡灵芝 通讯员 刘杰东 符永明
2023湘西州民营企业20强榜泸溪9家入围;拥有2家国家级、1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生产技术填补国内行业领域空白……一串串攀升的数字,一项项喜人的成绩,是泸溪县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见证。
近年来,泸溪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一届接着一届干,以舍我其谁的壮志豪情劈波斩浪,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2023年,全县规上企业达35家,1至11月规模工业总产值达50.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锚定目标 步履铿锵
思路决定出路。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泸溪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综合考量过来发展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对全县发展战略进行优化调整,明确把“奋力打造湘西州新型工业标杆区”写在了泸溪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上。
坚持政策引领,将全县工业增长目标、企业发展服务等规划到2025年,形成了“1+N”政策体系,构建泸溪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建立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工业强县”建设领导小组。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智赋万企、园区提能、绿色低碳、改革开放“六大行动”,明确每年县财政统筹安排工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奖补以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技术创新、绿色制造企业(项目)奖励和企业纾困增效,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全力推进打造新型工业化主导型县域经济强县。2023年,县委书记、县长召开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企业家座谈会、现场办公会20余次。
积链成势 乘势而上
全县铝系产品生产企业13家,曾占全国市场份额76.8%,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2.3%,太阳能导电浆料铝粉的出货量占全球市场的66%以上,泸溪省级高新区获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微细球形铝粉生产基地”。
这是泸溪县铝基产业发展的成绩单。积链成势这把“金钥匙”,打开了泸溪工业快速发展的大门。
泸溪县按照“高大上、链群配”思路,持续推动产业承接平台提档升级,出台《推进工业优势产业链建设的实施方案》,县委常委挂帅五大产业链,实行“五个一”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加快打造面向未来、具有韧性的产业链条,工业龙头高高昂起。
聚力补链强链,实现产业结构更优。坚持“一主一特”产业定位,重点打造锰锌钒新材料、铝基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及锂电池、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5大优势产业链。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泸溪高新区全面创建“五好”园区,实施湘西港、峒河二桥、滨江南路等项目建设,完善了仓储物流、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全县工业乘势而上、赶超跨越按下快进键。
服务赋能 展翅腾飞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泸溪县从全省76名上升至29名、进位47名、提升幅度全州第一,企业满意度主观评价排名全省第七、全州第一。大力开展送政策上门、送培训上门、送服务上门“三个上门”,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县委、县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政银企对接会,搭建银企融资平台,2023年11月引12.45亿元金融“活水”助企兴企。靶向施策消除“痛点”。围绕“电价高、土地紧”等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瓶颈,积极争取部分电价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利用低效工业用地发展创新型产业项目,盘活低效存量用地;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出台稳工业经济“五条措施”,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
以一分钟处警创建放心的治安环境,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舒心的宜居环境,以清亲政商关系营造诚心的服务环境,让泸溪成为大刀阔斧搞改革、风生水起抓创新的创业宝地。近两年招商项目落地10个,引资30.6亿元。
乘风破浪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泸溪正以干字当头、一马当先的姿态,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展翅腾飞的状态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征途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