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琦怡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重大理论论断,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内涵特征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湘西州应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文化集聚、红色文化丰富的优势,围绕赓续中华文脉奋发奋起,推进湘西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构建文化湘西新格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湘西力量。
统一思想认识,站稳宣传主流阵地
一要着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需突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守党报党刊等党媒宣传主阵地意识,加强新时代县级融媒中心等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二要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需推进全域文明创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三要创新构建时代精神以培根铸魂。需创新活动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巧妙嵌入其中,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审美观念。比如根据湘西实际举办“我为非遗传承代言,我骄傲”、“回报家乡,时代乡贤”等接地气的模范评选活动,引导湘西人民增强地方文化自信;比如在最新风行的“乾州古城剧本杀”等社会热象中,运用青少年群体的诗词热、国学热、国风热、汉服热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挖掘文化特质,构建湘西文化叙事体系
要对湘西文化进行系统性整理研究。需立足当下国情省情州情,立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立足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魂脉的高度出发,对现有湘西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归纳、提炼。比如从中华文明五大特性出发,聚焦于湘西文化的形成流变、传承发展,阐释好博物馆文物、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字中蕴含的精气神、骨血肉,进一步整理提炼湘西人民“血性”“豪爽”的优秀传统文化性格内涵,不断增强湘西人民的文化自豪感与向心力;比如从里耶秦简、土司文化、吕洞山苗族神话、苗疆边城历史等文化遗产中提炼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观点、新视角、新话语、新体系,让湘西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湘西故事的最好脚本。
运用网络提升传播效能,宣传好湘西故事
要加快州县级融媒体建设,提升湘西文化传播效能,才能更好地宣传好湘西故事。需自觉运用文化传播规律,参考“淄博烧烤出圈”等先进经验,全面推进湘西文化传播理念、传播方式的创新,培养一批具备新闻采编、新闻创作、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渠道开发、网络直播等综合业务能力的湘西文化传播专业人才队伍;需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媒体、智库的协同作用,扩大湘西文化传播朋友圈;需用全国甚至全世界听得懂、能理解、可接受的语言范式推出一批“留得下来”的“网红作品”、“爆款产品”、“湘西文化精品”,展现立体、可爱、可亲、可近的湘西形象,让国内外民众愿意关注湘西、来到湘西。
推动湘西文化事业产业,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要推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事业产业优势,将文化和旅游进一步融合整合,推进文旅业态多元化、精细化。需看准自身“文化湘西”定位,区别于周边地区,避免同质化,重点提炼“神秘湘西”文化特质,统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努力把湘西文化由“有说头”变成“有看头”,由“有看头”变成“有赚头”。一是州级层面可统筹加强品牌打造和重点项目建设。打开县市壁垒,统一思想,统一对外宣传,县市合作,合力加强“神秘湘西”对外宣传。二是可走差异化、错位化发展之路。吸引优质资源向文旅密集群集中,比如鼓励民宿精品化、跨县市组合精品旅游线路、精心打造历史民俗和山水相结合的大型剧目、整理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专线等等。三是可结合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来推动文创发展。比如借助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推动苗绣、土家织锦、竹编等绚丽多彩的文化遗产创新表达形式,使其成为各个年龄段消费者都喜爱的文化产品和活动;比如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运用“非遗传承名师带徒”等模式培养专业人才,针对非遗保护利用实施“一镇一品”工程,继续办好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加大民族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力度,推进非遗项目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等等。
运用科技手段,立体呈现湘西文化之美
要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科技含量,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立体化呈现湘西文化。需加强建设数字博物馆、红色资源馆、地质博物馆等数字场景精品,通过声音、图片、文字、动画、影视等多种现代媒体元素讲湘西传统、谈湘西历史、说湘西故事,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明之美,让湘西文化可触可感可爱。比如2023年由中共湘西州委、州人民政府出品的人文纪录片《沈从文与湘西》就很有格调地展示构建了湘西民族景观,展现了文化自信;《德夯幻境》大型山水户外情景互动喜宴剧场的打造,也是运用了高科技手段,立体呈现了湘西文化之美。后续,我们仍然可建立“文化湘西”云数字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探索建设老司城和里耶数字博物馆、智慧湘西州博物馆等,以此来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群众参与度。
增强湘西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要用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以十八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牌子,向世界讲好中国湘西故事。湘西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多渠道、多方位、多措施、多手段打造湘西文化发展的地方特色,不断增强湘西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弘扬平等对话、互鉴交流的文化观,扩大湘西文化交流互鉴。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通过国际鼓文化节、土司文化申报世界遗产、十八洞传播减贫经验、矮寨马拉松、旅发大会等多项文化活动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湘西形象。继往开来,我们应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继续通过文艺作品、影视剧、广告、体育赛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文化的平等交流、互鉴对话,不断汲取世界各类文明的养分,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