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亮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近期,笔者参加有关湘西州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成效展示
近年来,全州职业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州现有职业学校21所,其中高职院校1所,中职学校20所。全州校企合作企业有186家,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28个,订单培养班级59个。湘西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政校行企研”多方合作、紧密合作、深度合作的良好局面,先后与上汽大众、中船黄埔文冲、北京快手等12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学生“订单式”“冠名式”培养率达到30%左右。各县市中等职业学校坚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产教融合项目获国家立项,湘西经济贸易学校获国家“现代学徒制”项目立项,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花垣县职业高级中学分别获得省“现代学徒制”项目立项。
二、问题分析
(一)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一是县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比如,花垣县职业高级中学双师型教师有12人,所占比例为14%;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有18人,所占比例为15%。这与《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管理办法》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有一定差距。二是双师型教师培养难。据调查了解,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因教学任务重,很难抽出时间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企业也不愿意将关键技术岗位交给教师。三是外聘教师队伍不稳定。聘请技术技能教师、实习教师、企业教师流动性大,教学时间短,造成职教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企业也不愿意长期将技术人员派到学校进行技术培训。职业学校在临聘教师方面支出较大,增加了办学成本,制约了学校发展。
(二)部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一是有的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科学,没有把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纳入规划设计之中。二是有的职业学校把原来的行政办公楼改造为实训楼,达不到标准化实训条件,难以满足专业教学实训需要。三是受地方财政条件制约等因素,有的在建综合实训楼工程处于停工状态,短期内难以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三)当地产业发育不足制约了校企深度合作
一是有的专业教学校企合作难以开展。湘西州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相对落后,学校这方面专业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只能寻求与外地企业合作,增加了学校的管理负担。二是县域企业实力弱限制了校企合作。大部分县域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企业既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解决师资、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没有相应的条件和意愿充分接受职校学生实习实训。
三、建议对策
(一)鼓励多元办学,逐步改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条件
探索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新机制,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逐步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二)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水平
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园区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园校互通、人才共用机制,扩大职业学校定向、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着力优化具有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质专业(群),加强与当地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巩固拓展与外地企业深度合作,努力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
(三)强化培养激励,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激励机制,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提供培训时间、资金保障和有关奖励。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派出技术技能人员和能工巧匠等,到职校兼职任教。
(四)宣传政策法律,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意义,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强宣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落实好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要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加大对职业教育工作成效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