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 谨
冬至一过,离春节就近了,湘西各地开始杀猪、吃刨汤肉、熏腊肉。
吉首市乾州古城胡家塘的陈阿婆一家也像往年一样忙碌。他们忙着采购乡里猪肉,用香料与盐腌制,再放入缸内,用石头压出其中水分。几天后,翻缸,把肉挂上火塘,用各种木柴熏制腊肉。到时,熏好的香肠、腊鱼、腊牛肉、腊猪腿、腊猪脸就会挂满一屋。
熏制的过程,一般需要3个月。各种木柴的香气通过烟火慢慢渗透到肉里,好的腊肉,外表黑黢黢,经火烧、水洗、切片,放大蒜与辣椒一起炒,再加上坪年干豆腐和一盆打过霜的白菜,一锅炊,香气四溢。
就如岁月与磨炼给予了人坚强的品格,烟火与时间赋予腊肉灵魂。用筷子夹起腊肉,肥肉如琥珀般金黄透明,瘦肉暗色如朱砂,几块下肚,满腹丝滑。
陈阿婆80多岁了,耳朵不太灵,身子却硬朗,每天闲不住,搬一把小板凳坐在熏腊肉的火塘前,用铁钳添根柴,再加点锯木粉,守着腊肉。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
陈阿婆的儿子庄哥说,40年来,他出门从来不带大门钥匙,无论多晚,陈阿婆总坐在房子的一角,等着。陈阿婆说,卖点腊肉,赚点小钱,给孙子们攒着。
一块腊肉,两坨豆腐,三杯小酒,三生万物,便是人间烟火。
这家家户户的烟火,正是乾州古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