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肖 颖 黄新媛
“何姐,还有没有招牌鱼头?”
“鱼头每日限量,不过现在才中午,还有呢……”
这是1月5日,食客与和红枫小厨餐馆老板何春英之间的对话。
抢手的菜总是要预定!这是食客的烦恼,也是何春英的烦恼。
在吉首市乾州街道三岔坪村,红枫小厨餐馆不仅是附近食客最爱去的地方,也是何春英和丈夫向仁忠实现创业致富梦想的地方。
何春英夫妻俩都是保靖县碗米坡镇迎丰村人,2019年,何春英经营一家养殖场,日子也还过得去。可不曾想,两年后,何春英突然接到催她紧急回家的电话。
一到家,看着家门口乌泱泱的围满了人,何春英知道家里出事了——丈夫向仁忠病倒了。此后,时常辗转于各大医院看病,养殖场无暇顾及,最后只得放弃。为了丈夫就医方便,2023年11月夫妻俩举家来到吉首市开起了这家餐馆。虽然谋生手段变了,工作环境变了,但何春英夫妻吃苦耐劳、积极乐观的精神犹在,选址、看门面、谈租金、定菜品,所有的一切,何春英夫妻俩亲力亲为。
约200平方米的门面,有包厢,有大堂,做菜的后厨间为半透明式,店门外约有50余个停车位。丈夫向仁忠负责生炭火、招呼客人,何春英专注后厨热菜,两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完全适应了从养殖业到餐饮业的转变,生意风生水起。
最开始,饭店里只有刨汤肉和腊肉火锅等几个招牌菜。余下的一些家常炒菜还没定,何春英就琢磨,一定要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何春英和丈夫制定了一份临时菜单,在点菜时格外留意各年龄阶层的食客喜欢吃什么,从菜单上划掉“冷门”菜品,着重推荐食客反响好的“热门”菜品,不断调整菜单。
在店里,剁椒鱼头是很多客人爱点的一道菜。“有顾客说,鱼头是很好吃,但剁椒的味道没有渗进肉里,差点火候。”何春英告诉记者,当天晚上她就躺在床上想了好几种解决鱼头不入味问题的方法,但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试,还是不行。何春英就一桌一桌的征求食客的意见,找解决办法,经过多次改良后,食客们对这道招牌鱼头的反响更好了。从一开始的美中不足,到不少人慕名而来,如今几乎每桌人都会点鱼来吃,要是没有提前预定,临时去能吃上这鱼头算运气了。
“骗得过自己,骗不过别人”。这是何春英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餐馆每天上午10时营业,晚餐过后又经营烧烤,时常忙到半夜才能休息。但何春英坚持每天赶在餐馆营业前到附近的市场选购最新鲜的食材,绝对不用隔夜菜,也从来不图低价屯菜。餐馆的招牌腊肉火锅的原材料,从养猪到熏肉,全部都由夫妻俩完成。
谈起未来愿景,何春英夫妻俩言语里透着比常人更多的朴实,“我们都是经历过磨难的人,所以现在做啥事都很珍惜用心。不和别人比,比我们生活好的或者差的都有,多和自己作对比。今后,我想把我们的餐馆干得更好,把孩子培养好,把父母照顾好,日子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