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郑军
石拱桥设计专家田云跃,是我国著名的路桥工程师。1929年5月出生于凤凰县木江坪镇长车村。曾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复员后一直从事公路建设工作。工作以来,他刻苦学习公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先后设计建造了“空腹式石肋拱桥”“空腹式石肋双曲拱桥”“钢筋混凝土翼型桥”“全空式石肋拱桥”等5种桥型。
他曾经回忆道:儿时的他很喜欢去外婆家玩,外婆的家门前有一座弯弯的石拱桥,每次经过小石桥,他便想:为什么桥上这些石头不会掉到水里去呢?小时候的这些懵懂和好奇的想法,让他渐渐喜欢上了石桥。
长车村位于沱江的下游,在其小时候,河上没有桥。夏天,乡亲们不得不坐船渡河,他时不时的会听到船翻人亡的噩耗。每次听到这样的噩耗,他的心里就会充满了悲悯。到了冬天,由于河水太浅无法行船,乡亲们不得不淌着冰冷的河水过河,冰冷刺骨的河水把人冻得两脚发麻发紫,失去知觉。只要一想到自己和乡亲们的过河之苦,他的心里非常难过。于是他暗自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去建桥,为乡亲们排忧解难。
从部队复员后,为了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田云跃主动申请到凤凰县交通局工作。当时,第一次加固后的虹桥由于种种原因破损严重,作为凤凰交通局的技术员,田云跃负责虹桥第二次加固工作,他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底宽3米的三角形石墩来加固虹桥。也就是这两个石墩,让虹桥多年来稳若泰山。
自从维修虹桥起,他就始终秉承着“做每件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对领导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做事。1980年,由田云跃设计建成的凤凰桥被定为湖南省最大的石肋双曲拱桥。于1982年设计施工主拱跨60米,高13.5米,全长100米的长宜哨桥,首创了“全空式石肋拱桥”新技术,圬工体积小、节省材料,总造价比传统石拱桥节省50%以上。1986年设计建成主拱净跨45米,宽6米,高12米,全长73米的米禾桥,为全空式双肋拱桥,总造价仅6.34万元。
田云跃以精湛的设计,打造了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拱双肋石拱桥——乌巢河大桥。 乌巢河大桥于1989年动工,历时一年,于1990年竣工通车。大桥主拱跨120米,宽8米,高42米,全长241米。大桥采用全空式石肋拱桥设计,为当今世界单孔跨径最大的桥梁。桥架通后,畅通了乌巢河两岸百姓的联系。没通路之前,从腊尔山坐车下凤凰要绕道屯粮山、三拱桥、吉信,得花费两个多小时,走小路也要两个小时以上。乌巢河大桥的建成,令“一桥飞向南北,天堑变通途”,使县城到腊尔山的距离缩短了36公里。苗族同胞深深感谢他:“田老,我们现在不光有了车子坐,田地也保住了。感谢您!”新中国第一任交通部部长王首道欣然为乌巢河大桥题词:“天下第一大石桥”。2006年,湖南省桥梁工程质量检测结果显示,乌巢河大桥是湖南省内目前质量最好的石桥。
乌巢河大桥非常壮观,站在大马山的盘旋公路上眺望,大桥就像一条卧龙,横亘在悬崖深谷之间。行走在桥上,青条石砌成的栏杆美观坚固,在几十年风雨的洗礼中愈发得苍黑。在山风徐徐中,眺望远处的群山田野,领略苗寨风光,恍若仙境。站在大桥上,于乌巢河的上游俯瞰,在距乌巢河大桥百米处,便可见一单孔小石桥,桥下有流水潺潺,桥边有一座碾房,这小石桥和碾房,无不见证了田老和工匠们的别出心裁,技艺精湛,同时也见证了腊尔山的苗寨百姓,从蛮荒落后走向了文明幸福的生活。
玉虹桥,是吉首大学里的一道亮丽风景。1996年初,为了修建这座配景桥,可费了田老的不少心思。当受到吉首大学的特邀聘请时,他既激动又担忧。激动的是,他可以为家乡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担忧的是吉首大学可是个文化人聚居的地方,桥梁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行,还在于其得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而第二年学校就要面临国家教委的评估,时间非常仓促,特别是当时学校规定拨款只有50万,在太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凭田老的倔强性格,在困难面前他从不轻言放弃。于是,他和施工队共同投入到建桥的“战斗”。为了做到桥和自然风景的完美统一,时年66岁的他爬越了许多次吉大附近的高山,观察地形地貌,琢磨着如何设计这座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给出了5种设计方案,最终多孔曲形石桥的设计方案一审通过。经过施工队的艰苦努力,1996年11月,只历时8个月,玉虹桥终于稳稳当当建在风雨湖上青龙卧波了。
请允许我以他80高龄时作的《八十抒怀》这首诗,来作为全文的结束语:
风雨历程路坎坷,胸怀万里不蹉跎。
平生追求终不改,卒越山川过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