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向 军 通讯员 王李好
仲冬清晨,走在吉首市河溪镇河溪社区道路上,田间地头披上了薄薄的银霜,散发着冬季独有的寒意。在不远处,百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便民服务中心很热闹,推开门,村民们围着一位身穿志愿者红马褂的老人。“天让,小额信贷怎么申请,你看我家符不符合条件?”“我家小孩在读书,要申请教育资助,可以帮我打个困难证明吗?”65岁的杨天让始终以笑示人:“大家不要急,一个个说!”
杨天让,65岁,是吉首市河溪镇河溪社区百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村民。2017年初,他自愿加入志愿服务队,成为便民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2190天如一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被大家尊称“百里郎”。
无私奉献“百里郎”
走进百里安置点,逢人问起杨天让,都是赞不绝口。他热心善良,哪家人有困难都能找他帮忙。他无私奉献,不论刮风下雨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用行动践行使命,成为活跃在高龄老人身边的贴心人和暖心志愿者。
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他将自己的号码存在老人手机中,让老人们有事情可以随时打他电话,他经常帮助大家修水管、换灯泡。平时还前往村民家中,提醒大家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天冷添衣。他化身民意收集员、政策宣传员、安全保障守护员,做无私奉献的“百里郎”。
为民服务“领头雁”
杨天让加入志愿服务队后,积极发挥余热,老有所为。他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2023年1月,对于已年过花甲的杨天让来说是个永远铭记的日子,他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正式党员后,他每天都会将党徽佩戴在胸前,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杨天让日复一日地为邻里解决难题,乡亲们都记得他的好,在大家推选下,他当选为“邻长”。“我感受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是在党的关怀下,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希望利用自己微薄之力为大家做服务。”杨天让说出了当选邻长,为大家做志愿服务的原因。
勤勉敬业“好邻长”
自担任邻长以来,杨天让在百里安置点积极发挥“邻长”的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促使“陌邻”变“睦邻”。在百里安置点,73岁居民张金杨,手脚偏瘫,杨天让深知他的不易,常去张金杨家陪他聊天,帮忙采购米、油、菜和日常生活用品。
“如果有一把轮椅就好了,自己出门会方便很多。”两人在聊天中,杨天让了解到张金杨的微心愿。杨天让多次与镇民政办、市残联沟通、争取,于2012年第一次帮助他申请到了轮椅,两年帮助他更换一次轮椅,如今已帮助申请到5把轮椅。
近年来,杨天让帮助过的残疾人有300多人。不理解杨天让的人,笑他干着没工资的活,“我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乐在其中。”面对这些闲言碎语,这是杨天让的回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实现自身价值永不停歇,杨天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鲜艳美丽的承诺,有的只是肩负的使命和不忘的初心。
他永远奔波在为群众服务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