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向 军 通讯员 王斯轶
1月15日,从吉首乾州出发,驾车20分钟左右便到达吉首市双塘街道周家寨社区。“今年门前的那段入户道路硬化了,过年采购年货回家更方便了,不用担心下雨天一脚泥。”周家寨社区一组居民周胜基和周明主正在闲聊,他们讨论的入户道路,前段时间刚硬化完工。
73岁的邻长杨秀早在道路硬化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接到居民反映,门前有将近40米的入户路没有硬化,涉及8户人家的出行。经过走访,8户人家愿意出力,希望社区能够支持道路硬化材料。“得到社区批准后,我们花了一天时间将道路硬化好。作为一名老党员,能够为大家做事,我很开心。”杨秀早高兴地说。
自“三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像杨秀早这样活跃在一线的邻长有很多,他们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宣传讲解国家政策,帮助大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邻里矛盾调解员
“经过调解,今天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公示过后,小区门前的公路减速带就可以开工建设了。”1月5日上午,吉首市一中安置区邻长杨秀军来到兴田村村委会,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前段时间,有居民反映门前公路过往车辆速度较快,需要设置一个减速带,但是有居民反对,认为减速带对自家孩子骑自行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修建减速带意见不统一这个难题,杨秀军入户做思想工作。“减速带修建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有利于大家安全出行,孩子骑自行车路过减速带可以下车推行或者缓慢通过,请多多支持。”经过调解,大家都同意修建减速带,杨秀军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我平时就想给乡亲们做点事,去年听说可以当选邻长,大家都投票支持我,今后我会继续为安置区的邻居们做好服务,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杨秀军说。
国家政策宣传员
“陈邻长,我屋是独生子女,请问可以享受什么政策?”陈金菊是兴田村有名的政策百事通,她作为一名党员,同时是吉首市卫健局退休职工,她加入邻长大家庭就是利用退休时间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陈金菊很热心给大家解答和宣传国家政策,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每次大家向我咨询政策,我都会认真解答,遇到自己不太清楚的事情,我会找相关部门了解清楚,给大家一个准确的答复。”
陈金菊不仅给大家宣传和解答政策,遇到身边有困难的邻居,她还积极向村里、街道和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和困难救助。“她为人合适,我上次准备外出卖花生,她自己买了20斤,还发动大家来我屋买,我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非常感谢她的帮助。”兴田村村民陈家顺说。
人民群众服务员
“泽清,我家的水管漏水,你帮忙来看下。”“我屋的龙头放不出水了,帮忙过来看一下。”在微信群里、电话里经常有人让周泽清帮忙解决用水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周泽清是周家寨二组居民,作为一名党员、邻长、水管员,他十三年如一日,让400多户居民用水全年24小时得到有效供应。“不管天气多冷,时间多晚,只要屋里用水有困难,找他准没错,很专业,很耐心。”周家寨社区居民陈慧芳说。
除了做水管维护,周泽清还发挥邻长职能职责,向上级部门反映所负责区域水管老化问题,争取资金更换水管,进一步保障大家的日常生活用水。
当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他坚持13年为大家解决用水难题时,周泽清笑着说道:“我本人比较擅长水管维护,我希望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大家解决用水难题,做大家的服务员。”
在双塘街道,像杨秀早、杨秀军、陈金菊、周泽清这样在基层一线默默为大家付出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不求回报,只希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自推进“三长制”工作以来,双塘街道聚焦精准推选、创新机制、突出实效,252名邻长“持证上岗”,“片-组-邻”通讯专线联络,困难群众“一对一”精准帮扶,通过民情走访、民意收集、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村级力量,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截至目前,该街道解决历史遗留、群众出行难问题21项、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53起、安全隐患58处,开展政策微宣讲1.5万人次,提供服务89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