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逸飞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六稳之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以强大合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更好助力企业稳岗扩岗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吸纳就业的源头活水,要倾斜支持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的行业企业,打好政策组合拳,更好激发企业活力,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容量。进一步减税降费,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率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用好创业担保贷款、稳岗扩岗贷款,优化审批流程,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加大就业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支持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
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渠道
根据教育部统计,202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要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带头吸纳高校毕业生;稳定事业单位招聘规模,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推进“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用好“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广泛动员各类用人主体开发高质量见习岗位,评选一批见习规模大、留用率高的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帮助青年群体加强岗位实践锻炼、提升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培训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围绕重点行业、急需紧缺职业开展技能培训;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加大新技术培训力度,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拓宽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大力宣传技能成才典型案例,强化“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导向,引导鼓励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强化就业帮扶兜牢民生底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体就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帮扶、退出机制。坚持精准施策,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制定个性化援助方案;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合理提供公益岗位,确保至少一人就业;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送岗上门活动,优先推荐低门槛、有保障的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生活困难失业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按规定向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落实稳岗跟踪服务,提升困难群体就业稳定性。
2024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健全完善就业促进机制,确保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